切换到宽版
  • 927阅读
  • 3回复

世纪争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仙才卓晖
 
发帖
1584
金钱
16130
威望
2227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6-10
    药家鑫死了,作为一个曾经残忍剥夺过他人生命的罪犯,我们从法律和正义的角度憎恨他,他以生命谢罪,死有余辜,但作为一条鲜活怒放的生命,我们又从人性的角度惋惜他,他还那么年轻,才华横溢,他生命的终结同样令人心情沉痛。

    一起人性悲剧,两条年轻的生命,药家鑫案备受舆论关注,引发了人们对于法律、人性、死刑存废、教育、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激烈论战,药家鑫案也由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上升为一起社会公共事件,而今,在药家鑫案盖棺论定之际,我们应该点燃两支悼念的蜡烛,一支为张妙,一支为药家鑫。

    也许会有人对悼念药家鑫的提议不解甚至愤怒。笔者以为,死去的生命是没有罪恶的,是平等的,我们悼念张妙和药家鑫,都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在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凶杀案,有32人遇害,凶手赵承熙也畏罪自杀,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在举行悼念仪式时,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还放着鲜花和蜡烛。同样,为了32名受害者和赵承熙,学校还放飞了33个气球,敲响了33声丧钟。

    赵承熙可谓罪大恶极,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对死去的赵承熙的罕见宽容展现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人性之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给予赵承熙与32名受害者完全相同的悼念待遇,也就意味着对赵承熙和32名受害者的生命给予了平等的尊重,这是一种博大,一种坚强,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力量。

    药家鑫伤了我们的心,但是并未伤了我们的灵魂。我们在悼念张妙的同时,也该有勇气、有胸怀为药家鑫点燃一支蜡烛,这支特别的蜡烛必将洗涤每一个人的灵魂。

离线小张的爹
发帖
683
金钱
7807
威望
3117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6-10
自认没有LZ这么博爱的胸怀,总是觉得这个药家鑫死有余辜。
离线jessica1979
发帖
11
金钱
110
威望
11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6-11
易中天:谁把药家鑫变成了凶手


在950万人走向考场这天,药家鑫走向了刑场。

也曾经历过高考的药家鑫,据说原本是个“好学生”。媒体称:老师们依然记得药家鑫的样子,穿戴普通,待人客气,很守纪律,极少旷课。

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他到世间来,不是为了杀人。他的人生目标,也不是做一个杀人犯。他甚至不是“预谋杀人”,比如备好凶器,潜伏在路边,单等张妙出现。但他确实杀人了,而且穷凶极恶,暴力血腥,令人发指。

那么,是谁让这个“乖乖”,一夜之间变成了“恶魔”?

答案几乎是不言而喻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教育就普遍地“望子成龙”,至少也得“成材”、“成器”。既然是“成材”、“成器”,自然不讲“成人”。一个孩子,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他到了社会上,应该怎样对待他人和自己?有哪些基本品质,比如“恻隐之心”,其实不可或缺?所有这些,学校和家庭都是不想的,也是不教的。他们关心的,是学习成绩是否名列前茅,钢琴和英语过了几级,以及能不能当上班干部,等等。至于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他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他的兴趣、追求、烦恼、纠结,根本就懒得去管。

我丝毫都不怀疑药家鑫父母对他的爱。我自己就是父亲,现在又当了外公,深知把一个孩子拉扯大,是何等的不容易。因此,药家父母此刻的心情,我完全可以感同身受。但我还是要问:你们的不容易,家鑫是否知道?你们对他的爱,他是否时时感受?如果是,那他应该知道,张妙的父母把她拉扯大,更不容易。张妙的儿子需要母爱,跟他小时候没有半点不同。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要杀人之女、杀人之妻、杀人之母?

也只能像孔子猜测宰予那样,药家鑫也有“爱于其父母乎”?要知道,有没有爱,是一回事;对方能不能感受到,是另一回事。在“望子成龙”思想的指导和支配下,许多家长都会把自己的爱深藏在心底,时时摆出一副严厉的面孔,不让孩子感受爱,也不让孩子回报这爱。他们以为那就会让孩子“成材”、“成器”,甚至“成龙”,却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无异于慢性杀人。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有爱心;而一个有爱心的人,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那前提,先得是“老吾老”、“幼吾幼”。父慈,子才孝;兄友,弟才恭。如果连自己都不曾感受到爱,那他又怎么会去爱别人?

也许,就连这个要求,都嫌太高。是的,也许。对于药家鑫来说,他甚至只要有“不忍之心”就行。试想,如果他是有这最起码之天良的,面对被自己撞伤的弱女子,怎么会举起屠刀,又怎么下得了手?何况还是连捅数刀!

这就让人怀疑,药家鑫短暂的一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

这种教育的性质,可以从他“母校”那里,看得一清二楚。那是怎样一种迫不及待的撇清关系,以及怎样一种恩断义绝的墙倒众人推啊!实际上,不但药家鑫的学校没有爱,其他学校也不多。如果有,那也是爱排行榜,爱升学率,爱这个那个工程,爱这样那样的奖项。试想,如果药家鑫不是杀了人,而是得了国际金奖,“母校”会跟他划清界限吗?

看来,从家庭到学校,都在“望子成龙”。而且,都在以一种“成王败寇”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就说中国高校那位“带头大哥”吧,眼睛里不也只有所谓“成功人士”吗?产生了多少“省部级以上官员”,不也被当作“骄人业绩”,沾沾自喜地挂在嘴边,四处宣扬吗?甚至就连科坛泰斗、学界领袖,也只能黯然屈居于高官权贵之下,更不用说无权无势的普通校友了。百年校庆,变成了弹冠相庆。正所谓:校友一堂,但见群星璀璨;高朋满座,无非冠盖如云。

这也并不奇怪。现如今的中国高校,早就变成了“山寨版的衙门”,还是官商勾结的那种。在他们那里,自然是帽子(官位)、票子(金钱)、车子(人脉)、杯子(奖项)、片子(知名度),五子登科!你说你是我的学生?对不起,没有四千万,不要来见我!

显然,这是一种完全没有人性的教育,因为其中只有“材”和“器”,没有“人”!结果怎么样呢?没成“大器”,倒成“凶器”了!

可见,让药家鑫变成凶手,并导致他的父母失去儿子,张妙的父母失去女儿,张妙的儿子失去母亲,让两个家庭都家破人亡的“元凶”和“首恶”,就是“毁人不倦”的中国教育!因此,应该判处“望子成龙”,判处励志、培优、成功学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非如此,不足以保护更多的张妙,挽救更多的药家鑫!
发帖
126
金钱
2530
威望
371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6-11
        我也觉得自己没有楼主这么高的境界,按照这样的说法,那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没什么错啊,为什么要抗议呢?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被别人尊重,不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那么自己的生命又价值几何?我觉得类似药家鑫这样的例子,我们不否认有社会等各种各样客观原因造成,但主观原因还是最主要。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同样感受着很多的不公正待遇,同样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和不顺,为什么别人能克服,至少能承受和面对,药家鑫这样的就不行呢,就一定要去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利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有的根本只是泄恨呢?过多地把责任推给客观原因会不会助长这股歪风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