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35阅读
  • 0回复

长江野生鱼也能致"性早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雪豚
 
发帖
359
金钱
3864
威望
1081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8-30
作者:税巧红    来源:中国山东网    发布时间:2010-08-30 15:57:35    进入山东社区   近日,关于“长江野生鱼类含有可导致性早熟有害物质”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观注,这则题为《“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的报告出自一家国际环保组织。报告显示,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均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该组织还在来自重庆、武汉、南京以及马鞍山四市的野生鲤鱼与鲶鱼体内,检测出了广受国际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部分鱼体内还检测出了汞、铅和镉等重金属。

  根据报告中所提到的被测有毒物质,均为化学用品,其中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洗涤剂、纺织产品和皮革涂饰中极为常见的化学原料,属于环境激素,即可以干扰内分泌并影响性发育水平的内分泌干扰素。全氟辛烷磺酸则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地毯、造纸、防水涂料等产品之中,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累积性,因而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健康隐患。”报告中显示,该组织水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武毅秀介绍了这些物质的危害性,“由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健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列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因而其产量在这些国家已大幅减少。”

  环保专家:

  加强水质监测刻不容缓

  长江流域大面积水域为什么会“中毒”如此之深?长江流域现在“毒情”已到了什么程度?

  “目前,环保部门正在大力治理汞、铅和镉等重金属引发的污染问题,但是国内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生产、使用和排放进行管理,也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检测、排放、产量控制和质量控制及毒性设定相关规定,另外,也未对制造和使用全氟辛烷磺酸和其他全氟化合物作出规定。正是如此,导致了这些化学物质在我国肆虐‘生长’”。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导孙庆业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污染物包括壬基酚、辛基酚及全氟辛烷磺酸,以及水污染方面,发达国家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并采取了相关措施防治,而我国目前监管漏洞还是很大。希望尽快加强水质监测,同时应尽快立法。

  如何远离环境激素食物?

  所谓“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由于它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学术上称之为“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

  如何来防范环境激素的危害,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方便面容器90%是泡沫苯乙烯产品,它是一种致癌的环境激素;不要将聚氯乙烯包装食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环境激素双酚A会从中渗出;对含有激素的药要慎用;食用糙米、荞麦、菠菜、萝卜等,容易使环境激素二噁英从体内排出;多饮用茶水也有助于内脏中的环境激素排出体外。

责任编辑:税巧红
海阔天圆无限远,美丽无长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