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0后售楼美女,毫无“政治背景”,以“体制外”的打工人身份,考上了眉山市东坡区招商二局副局长。为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眉山此次公选采取“全裸选”方式,加大监督力度(7月9日《华西都市报》)。
“体制外”的售楼女能考上副局长,成了一个大新闻,只能说明体制内外存在着制度的鸿沟、地位的不平等。很明显,副局长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如果比售楼女高不了多少,抑或售楼女能比较顺利地进入体制内,售楼女成为副局长这事将变得平常无奇,没有任何值得猎奇之处。时下,公职人员的招聘方式早已由传统的指定、分配、推荐、内部繁殖等,转向比较规范化、程序化的招考方式。尽管如此,依然存在不少令人诟病的“潜规则”,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为了一己之私在考试门槛、考试过程以及考试结果上做手脚。例如陕西某地事业单位招聘只要内部家属子女,又例如海南某地社保局长“让”女儿考了99分,等等。这些“潜规则”的事实存在,让人感受到了体制外的没有背景者想进入体制内,是何等的不简单;一旦进入成功,即成为新闻事件。
事实上,类似售楼女在欧美等国家成为部长、市长都不足为奇,更别说一个副局长,究其原因,这些国家的用人机制和中国有着巨大的不同。即便同样在中国,用人机制也在不断地变化。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毫不客气地说,尽管眼下我们仍然提倡不拘一格降人才,但这些名人志士放在时下,别说不具备考公务员的资格,就算进一般的小公司恐怕都没门,唯一只能去工地干体力活或自己创业。因为时下的体制内外的人才流动,不仅需要学历、年龄、性别、口才等一系列显性指标,还往往被“背景”这个“潜规则”所左右。这是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