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00阅读
  • 0回复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摘录(在儿子的语文老师博客中转来的,分享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iaomai
 
发帖
4462
金钱
46779
威望
12160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3-17
 家长所能教给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个好人。
        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这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像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凡事应该让他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学会做得不错。
        凡出于经验的或心不在焉的过错,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都不必指责或发火,甚至不需要提出来,孩子自己会在这种过程中感受不便和损失,知道以后该如何做。
        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学习也可以在快乐中进行。
        和生活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可以无处不在。
        杜威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在游戏中学习,要把孩子的乐趣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
        学习能力强的“魔杖”是什么,就是课个阅读。
        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
        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从没有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是真正从起点上就落后了一步。
        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尽量不是让孩子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用不着一发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批评教育一顿。
        许多家长的失误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
        家长一着急就会替孩子做决定,这是错误的。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形成儿童的自觉意识,也为了他更好地执行决定,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够了。孩子每有一种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如果孩子一做错,家长就批评孩子一顿,要求他做出什么保证,或者由家长直接给出一个解决方案,那孩子就失去了主动调整的机会,这种调节能力也会慢慢丧失掉。可以说,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所以当家长责怪孩子某个习惯不好时,首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
        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
       弗洛姆说:“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
        成人对儿童的认识误区:成人不相信孩子的天性是向善的,他们的思维有一个错误前提,认为孩子是没有自控力的,离开了成人的监督,给出自由的条件,孩子就会完全失去约束,就是堕落。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这件事做好。
        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他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
        事实上,每一个忘我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的人,他一定是对学习和工作建立起了兴趣或责任感,这种兴趣和责任感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常常超越生理需求。
        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首先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感。
        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
        家长少说废话,孩子才会认真对待你有用的话。
        记住,凡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态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大声叱责,这是人们的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用大声叱责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蒙台梭利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打骂的方式绝不可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只能让他的心理扭曲。一个心理残疾的人,远比一个生理残疾的人更糟糕,而且多一层可怕。
        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学会爱是个很大的命题,需要慢慢去学,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不再打骂孩子,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在严厉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性格内向,缺少人际沟通能力,缺少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坏脾气,甚至是堕落等。
        不要以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成人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
        因为有某种顾虑,就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动,家长这样做其实是比较自私的,考虑的是自己的担忧,做决策的依据是让自己放心,而不是让孩子快乐并得到锻炼机会。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
       孩子总应该玩点什么,我要让我的孩子快乐,在她的成长阶段获得那个阶段应有的快乐。

半亩花田,种满了蒲公英的风絮,一地碎言,都是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