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ment=24791]
闻堰镇2010年新春广场文化大戏台隆重开演
[attachment=24792]
龙腾虎跃贺新春,黄山村秧歌队倾情演出
[attachment=24793]
南腔北调欢乐秀,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attachment=24807]
滑稽的独角戏《爱心》
[attachment=24794]
王春军反串老太婆,观众被逗翻
[attachment=24795]
独角戏笑果非凡逗得观众合不拢嘴
[attachment=24800]
王媛老师穿金戴银化身媒婆,沪剧《燕燕做媒》
[attachment=24802]
勤劳的灰太狼,终于可以向红太狼邀功了:老婆,我今天抓到了两只羊!
[attachment=24803]
懒羊羊和暖羊羊凹酷酷造型
[attachment=24804]
观众们边欣赏边把精彩带回家
[attachment=24805]
观众一起上台,见证奇迹时刻“生米大变爆米花”
[attachment=24806]
魔术师将变出来的爆米花与观众分享
[attachment=24808]
骑着“马啷啷”聚精会神看演出
每年春节,“江南小镇”萧山闻堰都要举办新春广场文化大戏台,邀请乡里乡亲过一把戏瘾。今年,闻堰调了一下办戏思路,把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堰人聚在一起,共同演好这场虎年大戏。
24日,由天下闻堰人自导自演的“东南西北中 唱响我闻堰”新春广场文化大戏台活动正式登场献演,引得众多乡亲搬来凳子细细体味。
在现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精气十足,客串主持人、指导乡亲们表演……她是闻堰当地有名的“老戏骨”王媛。她说,春节前半个月,长安村军鼓队、黄山村秧歌队、闻兴村腰鼓队、黄山村水利纪念堂龙灯队等一些社区艺术队就开始忙活起来。“每年我们要排演二三十个节目,节目储备很足。到了新春大戏台,只需要刷选一些节目,以及对节目再进行一些修饰。”
七十多岁的王缓和老伴胡海江都是萧山越剧团的退休老人,平时也经常创作一些小品等文艺节目,多次获奖。因此,在这次广场大戏台的排演中,他们也有了新身份,王缓负责节目再加工,胡海江则负责为草根演员设计一些表情动作。
为尽地主之谊,闻堰的社区、村艺术队首先献上了军鼓、腰鼓、秧歌、龙灯等乡土节目,也为之后的 “南腔北调欢乐秀”活动抛砖引玉。湖北民歌、豫剧、京剧、江南水调、黄梅戏、越剧、沪剧等全国戏种也是一个接一个登台。湖北姑娘梅红她用一口流利的四川话给闻堰乡亲拜了个晚年,“来闻堰有14年了,我现在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闻堰人。”
据了解,闻堰每年要举办大大小小的文艺活动上百场,而主角大部分是当地二十多支社区艺术队,以及一些来闻堰创业生活的新闻堰人。如今,像新春广场文化大戏台这样的为当地农民无偿演出,已成为闻堰的一种“时髦”。
(文/方亮、赵麟溢)
[ 此帖被平凡一村姑在2010-02-25 10:5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