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式的好干部陈宝俊
(1954-1979)
陈宝俊,原81226部队二营机枪连指导员,1954年出生于吉林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陈宝俊7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母亲受刺激住进了医院。家里剩下两个妹妹,一个4岁、一个才4个月,他们的生活就靠工厂的两位阿姨照顾。后来他和两个妹妹上学,一直享受政府的免费待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扎下了“党就是爹娘,社会主义是靠山”的根子。
1973年,陈宝俊入伍了,正好是毛主席为雷锋题词10周年。部队开展了纪念活动,许多学雷锋先进人物在纪念会上介绍了学雷锋经验。这些经验对陈宝俊教育很大,他暗暗定下了这样的志愿:“当兵要当雷锋式的战士,做人要做雷锋这样的人。”
新兵集训后,陈宝俊被分配到师卫生员训练队。他以雷锋为榜样,帮助饮事员擦桌子、洗碗筷、打扫卫生。别人休息了,他就拾起战友的脏衣服,洗了一盆又一盆。星期天,他跑到附近生产队和社员一起劳动。晚上站岗,战士们没有手表常误了交接时间,他就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个闹钟。他又买来理发工具给战友、社员和学生理发,他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到韩家沟车站、兴城车站清扫垃圾、擦玻璃、接送旅客、维护秩序。他公出在火车上,帮助乘务人员打扫列车,给旅客送饭送水,经常忙得满头大汗。
陈宝俊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学会了理发、切玻璃、针炙、补鞋、修车补带、配钥匙、做木工活等多种手艺,无论是部队战友还是附近农村社员,一有事都愿意找他帮忙。有一次他在餐车上为旅客送饭,两只手端起20个盘子,在场的旅客和乘务员无不感到惊讶和钦佩。
当兵后第一次探亲,旅途劳累又感冒,到家的第二天,他就参加妈妈所在的炼油厂埋设地下管道的会战,一干就是7天。之后,他还给职工食堂帮过厨,给职工子弟小学作过报告,小妹妹陈霞掐指一算哥哥探家的18天,有16天是在外边做好事。
双树堡村是陈宝俊所在部队的驻地,村里有个田大娘,已经70多岁了,老伴去世了,只剩下了一个聋儿子,不久,聋儿子不幸淹死,遗下了3个不满10岁的孩子和哑吧媳妇,生活比较困难。陈宝俊从1976年春天知道这件事后,一直到因公牺牲那天,4年时间始终把田大娘家当做自己的“家”。春天种自留地;夏天抹房子;秋天收庄稼,腌酸菜;冬天扒炕糊墙,糊窗缝,一年的事全让他和战士们包下来了。1978年正月,陈宝俊外出回来刚下火车,得知田大娘近两天正患感冒,他把皮包往连队一放,带着给田大娘捎的点心和挂面,撒腿往村里跑。进屋询问田大娘的病情,一边把点心泡在开水里搅合开,一勺一勺地喂到大娘嘴里。临走时给大娘留下钱和粮票,叫她想啥吃就买点啥,好好补养身体。陈宝俊4年如一日的无微不致地照顾田大娘,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田大娘有个比亲骨肉还亲的好儿子。”
1976年,唐山大地震,陈宝俊随部队抗震救灾。他一到灾区,顾不上休息,就紧张地工作起来。为了抢救伤员,把双手都扒破了,鲜血从手指上直流。有时几昼夜不合眼,他出色的工作,受到了灾区人民的称赞。
陈宝俊入伍以来,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部队曾先后给他记一、二、三等功各一次、嘉奖4次。他当班长,班里荣记集体一等功;当副指导员,团支部被评为“先进团支部”;当指导员,连队被评为“学习硬骨头六连先进连队”。
1979年6月12日,他带领全连战士执行制砖坯任务时,陈宝俊脖子被机器绞伤,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年仅25岁。
1980年2月19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陈宝俊“雷锋式的好干部”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