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前,闻堰农贸市场将完成改造
今年,我区将全面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到年底前,西门、坎山、闻堰等3家区属国有农贸市场将完成改造,从而全面完成14家区属国有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目标。同时启动全区镇街级农贸市场改造,确保到明年年底,全面完成全区有证农贸市场改造。
日前,区政府办公室出台了《萧山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和政策措施。通过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整洁、有序、安全的消费购物环境;全面提升我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使农贸市场建设发展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相协调。
事例一:摊位面积扩大了,市场区间通道变宽了,大屏幕电子显示屏、购物推车等设施完善,清洁地面有多功能擦地机……这是去年经过改造提升后重新开业的东门市场,宽敞、干净、整洁的环境着实让马大嫂们眼前一亮。
改造目标:通过硬件改造和管理提升,切实改变农贸市场设施简陋、环境卫生差的现状,为市民提供一个环境舒适、购物方便、食品卫生安全的“菜篮子”商品购买场所。
事例二:2006年,市北市场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在硬件方面,改建扩建了市场摊位,引进了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增添了电子大屏幕及触摸屏;在软件方面,逐步完善了市场各项规章制度。近年来,市场先后荣获“浙江省二星级文明市场”、“浙江省放心消费市场”、“杭州市绿色市场”等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首次通过国家商务部组织的国家级绿色市场认定, 2008年又通过了复评,成为杭州市首批国家级绿色市场之一;2008年市场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市场” 称号,是目前萧山区惟一的一家四星级农贸市场。
改造标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以《浙江省星级市场标准》和《浙江省农贸市场设置与管理技术规范》为基本标准;改造提升后,镇街主办的农贸市场必须配备电子屏;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一般不能低于以上基本标准,有条件的可以超过上述基本标准;2008年7月1日后经批准新建的农贸市场,要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确保新建农贸市场与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群众消费水平同步。
事例三: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我区农贸市场的档次、规模得到了不断提升和扩大,但部分农贸市场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布局不够合理、安全隐患突出、“脏乱差”现象严重等问题。同时,在全区的164家农贸市场中,星级市场只有21家,杭州市绿色市场17家,区绿色市场10家,大部分农贸市场都不符合星级市场和绿色市场的标准,这给我区农贸市场创星创绿活动增添了阻力。
改造措施:一、完善市场布局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有利交易、适当规模”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全区农贸市场布局规划。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凡纳入改造提升范围的农贸市场,设计方案须经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讨论评审,以确保改造提升质量;改造完成后,需经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经验收合格,区财政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必须按预决算、委托招标监理、竣工验收、审计等规定的程序进行;补贴的资金凭预决算、招标、审计等相关文件划拨。三、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纳入镇街年度目标责任制相关考核,由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考核验收。
事例四:据调查,我区的镇、街(管委会)级农贸市场有50家。近年来,我区农贸市场的档次、规模得到了不断提升和扩大,但部分农贸市场仍存在布局不够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今年我区将全面启动对镇街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并于201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改造政策:一、镇街主办的有证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完成并验收合格后,由区财政对经济状况较好镇街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补助20%,经济一般镇街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补助30%,经济较薄弱镇街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补助40%。二、改造提升后的农贸市场,经省工商局认定为二星级以上农贸市场或创建成为杭州市、萧山区绿色市场的,享受区商贸发展资金奖励。三、各镇街对属地内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也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共同推进全区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