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072阅读
  • 33回复

有谁去看过或知道《湘湖二期修建性详细规划》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4-24
.8.5 越王城山景区——城山怀古
(1)性质:历史景观区
(2)位置:越王城山和山下部分现状村民用地
(3)面积:26.6ha
(4)规划设计:
越王城山是一处有着一定历史纪念意义的景区,当年越王勾践被困山上,几乎束手就擒,幸山上有水,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加上越军顽强奋战,才得脱困。越王城山记载了越王勾践的奋斗史和落难史。今人在山腰处建“古越亭”,借以咏志。登城山观遗存基址,循已被拆掉踏平的城墙,望四周群山,使人产生浓浓的追思感、怅然感。
城山树木葱郁,植被条件良好,形成极佳的小环境条件。城山地形很有特点,循山路至山顶后,是一片较为平坦的地面,四周有高起的山脊,三面围合,中间低四周高,形成类似“锅”的空间,地貌独特。
①    勾践祠
越王城山景区规划的出发点力在保持并展现其沧桑感、历史感。规划保留现状的勾践祠。因勾践祠体量已较为庞大,配殿相依,已经能满足纪念勾践的功能要求,本次规划不再对勾践祠进行扩建,仅进行整理和维修,使之更合于宗教的法式,并请专业僧人管理,清晨黄昏之时,僧人在寺中撞钟祈福,湘湖八景中的 “越城晚钟”重现。
②    城山遗址
根据文物法规定,由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应对城山遗址现状进行改变。规划对现勾践祠前的原城山寺废弃的基址、柱础、断柱以及洗马池加以保护整理,不再增加建筑物或构筑物,补植一些松树、杉树、香樟等树形较为规整的树种,创作出庄严、苍凉的气氛,人们在此可凭吊古人,寄发情思。
保护山坡上的佛眼泉,整理周边植物,防止落叶等对泉水的污染,在泉下清理出相对平坦的空地,人们可以汲水品饮,增加意趣。
修整城墙遗址两侧的林木,并对遗址道进行简单山石铺装,做到自然淳朴。对西侧的植被进行间断性的疏伐,在适宜距离留出观景视线,有人可以饱览山下风光。在大小毛坞的裸岩上,设计观景平台,围以石栏,在此可俯视云雾茶园风景,远望湘湖风景。
对山腰的古越亭周围植物进行整理,使视线可达湘湖。
③    远近江声
城山南部的山峰高程较高,向北望去可鸟瞰白马湖,晴朗天气下,可远望到钱塘江,由此在山顶设观景平台,赏滔滔的钱塘江水和钱塘江大潮,景名为“远近江声”。
④    城山怀古
与登山石级正对是已有的城山怀古石牌坊,石级与牌坊形成了一条垂直于山体的轴线。为突出越王城山的历史性和庄严性,规划轴线继续向湘湖延伸,进湖处设计了较大面积的城山广场,作为轴线的收尾,广场是一处外向型的滨水空间,在广场上可以举行小型集会、演出,也可观景和作为码头使用,湖中堤上规划水中平台与轴线斜对,并将轴线继续向湘湖东岸延伸直至柴岭山顶,在柴岭山顶设观景台,可以与越王城山对望。由此,越王城山——勾践祠——登山石级——城山广场——水中平台——柴岭山平台形成了一条跨越湘湖并基本垂直于湘湖的轴线,强调了越王城的风景特征。
⑤    板罾山
城山东侧有板罾山,植物丰茂,满山苍翠,层次丰富,景观非常美丽,由此得景“板罾秀色”、“苍松绿屿”。
⑥    龙井双涌
对城山南麓的两口泉井进行整理,整治周边环境,保护水井的水质,周边铺砌石板,栽植树木花卉,使其清爽整洁,井旁勒石,题曰“龙井双涌”,使古景再现。
包括景点:越城晚钟  板罾秀色  苍松绿屿  城山怀古  远近江声 龙井双涌
6.8.6 下孙景区——下孙涵远
(1)性质:历史景观区
(2)位置:现下孙遗址和中孙村、下孙村用地
(3)面积:21.5ha
(4)规划设计:
下孙遗址是8000年跨湖桥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下孙遗址挖掘地规划下孙遗址公园,将已挖掘的遗址全部保护。遗址公园采用岛的形式,有曲堤与之连通。
①    下孙村
下孙村现保存有老民居数座,数座古宅相连,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古老的街巷保持了传统浙江村落的肌理。规划对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复,并和老房子结合保留村中的石板路、老街巷。建筑以商业为主,主要出售当地的特产和旅游工艺品,由现在的下孙村村民经营,采取前商后宿的形式,村民可以带着孩子在此居住经商,增加了人气,游人可以在此听当地老人讲述此地曾经发生的故事,体味到较浓郁的浙江乡村风情,得景“茹古明今”、“下孙听古”。
②    湘里坊
景区东部临风情大道处现有泵站一座,规划在泵站处沿湖设计一处建筑组合,将泵站入室,以免有碍湘湖整体风景。遵循原有的村落布局布置建筑数组,略有街的影像,取名为湘里坊。建筑面湘湖较多,于其中可纵览湘湖波光粼粼,得景曰“湘坊探玉”。建筑作为商业和餐饮用房,为游人提供方便,周边以开敞的绿地为主,形成自然质朴的江南风光。湘里坊的设计对风情大道上繁忙的过往车辆也起到一定得遮挡作用。
③    水上运动俱乐部
改造现状湘湖小学为水上运动俱乐部,为水上运动爱好者提供交流的空间。俱乐部出售出租水上运动器械,并对水上运动爱好者提供培训,俱乐部中设交流室、酒吧、咖啡吧、茶室等。
下孙景区以春花景观为主,绿地中种植春季开花的乔、灌木,种植类型以疏林草地为主,形成疏朗清新的景观,与历史上湘湖边村落风景相符。
包括景点: 茹古明今 下孙听古  月色水声  湘坊探玉
6.8.7 水漾湖景区——水漾蛙鸣
(1)性质:自然景观区
(2)位置:下孙村西北水漾坞和水漾湖
(3)面积:57.1ha
(4)规划设计:
水漾湖景区主要包括三条山谷,其中一条山谷名水漾坞,地形标高较高,现为湘湖风景城,已闲置废弃;三条山谷汇水到水漾湖,水漾湖水清澈宁静,有小堤将湖水分出一小河道,中有活泼的鸭子在戏水,一幅恬淡怡人的景色。
水漾湖的水体主要靠两侧山体汇水形成,其水位与湘湖主水面相同。规划对水漾坞的地形标高进行适当调整,扩大现水漾湖水面面积。
①    水漾山庄
利用水漾湖的三条山谷和良好的水面条件规划了水漾山庄,水漾山庄采取院落式布局,亭廊环绕,有小溪从山上流下,与建筑结合成为构景的主要要素。水漾山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位于三条谷中,自成一体。山庄主要接待高档会议和较重要人士,是一处高档的、别具风格的接待场所。谷内分别集中种植不同的植物,分别形成杨梅谷和樱桃谷,成为山庄的底景。
②    水漾湖
水漾湖良好的生态条件将吸引众多的鸟类迁徙于此,青蛙也会随之繁衍增多,昔日的“无数蛙鸣群和应”将重现于此。入夏,星光点点、蛙鼓声声,静穆中透着欢快,一片生机盎然。湖中、湖边植水生植物,花草芬芳,得景“红蓼花漪”、“水漾花容”。
③    桥山
水漾湖东侧有山曰桥山,一峰孤置,临水而起,是一处很好的观景点,规划在山顶设观景平台,游人可登高鸟瞰湘湖和周边景致。
区内植物景观有“杨梅含露”、“樱桃莹滴”、“红蓼花漪”,景观描述见植物规划部分。
包括景点:桥山瞰景  红蓼花漪  水漾花容  杨梅含露  樱桃莹滴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4-24
6.8.8 中心湖区——湖心云影
(1)性质:自然景观区
(2)位置:湘湖中心水域
(3)面积:79.5ha
(4)规划设计:
湘湖水体是镶嵌在起伏群山中的翡翠,她“山秀而疏,水澄而深……禁之胜若潇湘然”,明代魏骥有诗云“望入前山景乐丘,望与登陆任夷游;湖光山色浑如画,何必登瀛步十洲”,由诗可知当年的湘湖水面的浩瀚与多姿。
①    水体
    根据现状已有水体,研究湘湖原始水面情况后,规划了湘湖的整体水域。规划后的湘湖,仍以跨湖桥为界,跨湖桥以南为上湘湖,以北为下湘湖。为进行区别,将杭州乐园内水面规划为北湘湖。
湘湖中心湖区与周边各景区有重叠交*部分,交*部分以相关景区为主题,湘湖水面作为景观的底景。
湘湖湖岸线主要依现状等高线而定,尽量少动土方,不进行大的开挖,但对山体距离水体过远的区域将水体引入,使水进入山谷,以合于自然之理,作到“山水相依”,整体湖岸线自然、流畅。(参见水域恢复部分)
②    堤
现状湖体中的数条河堤由于多年的车行压轧已经相当的密实,规划对其部分保留改造,作为湖的南北、东西各个方向相连接的道路。对影响水流的河堤适当截断,形成多段自然的湖中堤岛。堤岛的设置划分了水面的层次,加强水体的空间感。堤和堤岛之间用桥连接,堤边、岛边设置多个临水平台和码头,可以滨水观景和停靠船只。
湖*规划有四条堤,长短不一,根据堤的位置和景观特色分别取名为城桥堤、跨湖桥堤、湘堤和曲堤,其中跨湖桥堤最短,曲堤最长。城桥堤可以通行车辆,是联系两岸的交通线。湘堤和曲堤较长,相对较为曲折,主要随现状河堤而设计,其中湘堤有桥六座,并保留现状与跨湖桥平行的两座古桥,另修一堤一桥与荷花庄联系,堤在驶地中穿过,人们可以近距离的感受湿地。曲堤也设六座桥,通过此堤可到达下孙景区、下孙遗址、主入口景区和杭州乐园前道路。并设一桥与湘里坊相连,在临近风情大道的三座桥下分别设闸以控制湘湖水位,同时防止杭州乐园中的水倒灌。曲堤分隔了湘湖的水面,在堤上种植乔灌木,阻隔对岸杭州乐园以及城市中之与湘湖风景不协调的景观,保持湘湖景观的整体性。
③    岛
湖中规划了两座岛屿,分别为跨湖桥遗址公园和下孙遗址公园,通过岛的形式形成两遗址的独立景区,两岛分别与两条主要的湖中堤城桥堤和曲堤相连,游人步行或乘船上岛。岛的设置一方面有利于保护遗址,同时也划分了水面层次,增加水体空间,丰富的水体的风景感染力。
④    湖中落雁
在湖水较浅处,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形成不同类型的湿地景观,突出湘湖自然古朴的气息,同时也增加了湘湖水域空间的变化。
湖边、堤边、水中将有多种生物在此生长,为鸟禽类提供食物,堤、岛也为迁徙的大雁提供了歇脚地,古八景之一“湖中落雁”在此重现。
⑤    码头
沿湖岸设3座大船码头,与城市道路和主要景观区、功能区相联系。在每条堤的端部、中部和在湖两岸、山上有景观可赏处,适宜设置水边平台,这些平台可停泊小舟,并作为观景平台,游人于其上,可临水观景,弄水赏波,读湖韵情。
⑥    桥
从交通联系和造景两方面出发,在启动区块*规划大小桥梁24处,多为石桥,少量为木桥。桥的形式有平桥、拱桥、亭桥等,桥的设置划分了水面空间,自身也形成景观,在桥上可以观景、休息,是湘湖水体上的景观节点和主要观景点,根据每座桥周边的景观特点和人文特征,对这24座桥分别进行了命名。桥又分为桥下不过船的桥,可以过自划船的桥,可以走大船的桥三种类型。桥下不过船的桥临近水面,游人可近距离亲水;可以过自划船的桥面高于水面1.8m;可以走大船的桥面高于水面3.0m。具体桥名和可通过和中船只见图纸部分。
区内植物景观有“曲堤紫香”、“湘堤卧波”,景观描述见植物规划部分。
辽阔疏朗的湘湖上堤岛相间,帆影点点,水鸟展翅,荷花片片,岸芷汀兰,桥亭跨水,一幅雅淡朴华的美丽风光,湘湖八景中的“湖心云影”、“湘湖秋月”得以恢复,怡人的湘湖将再使湘湖人咏诗曰“遍历吾乡胜,湘湖景更出”。
包括景点:曲堤紫香  云天一水  下孙遗址公园  云容水态  湖中落雁  读湖韵情  湘堤卧波
6.8.9 山林区——柴岭樵歌
(1)性质:自然景观区
(2)位置:南部的山区部分
(3)面积:88.1ha
(4)规划设计:
湘湖启动区块的整体风景结构是两带绿山夹峙中心水体,其中湘湖东侧的山体划分为一个景区——柴岭樵歌,面积88.8 ha;湘湖西侧的山体含在上述多个景区之中。
①    林相
启动区块用地内山体占据着一半以上的面积,现状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已形成了良好的风景区绿色背景。规划整体保护现状植被,并采取保护与科学改造相结合的方法,适当改造现有林相,补值春花树种和秋色叶树种,形成春花烂漫、秋叶绚丽的山林景观。通过林相的改造,完善丰富林地的生态结构,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增加季相变化。形成风景山林生态景区。
②    游览路线
沿山脊线和山谷开辟出登山游览路线,增加林中健身步道,既增加游览线路,也满足人们登高观景、爬山、远足的需要。局部设置自然生态景观体验走廊,通过不同高度的林中栈桥让游人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对登山路线上的植物进行疏伐,并对两侧过于茂密的植物适当间伐,增强空间效果,人们也可以循路观景。在山顶、山腰相对平坦地段建造观景平台,平台以木材或石头制作,增加与人的亲切感,在此人们可以休息、停留、观景,鸟瞰湘湖风景。
③    山地自行车路
选择坡度适宜的山路适当加宽并形成环形作为山地自行车路,为山地自行车爱好者提供锻炼、休闲的路线。
④    观景平台
在区块内的山峰设有观景平台,其中8个山峰上建有观景平台,四座平台上建有观景塔座,塔高6—9m,人们可以登临其上,俯瞰湘湖风景;同时观景建筑也作为山林防火观察塔,保证山林的安全。
⑤    水土流失的防治
对于陡峭的斜坡,依据地形的情况选择植物品种补植,自然的栖息地群落将会大面积的自我维持,同时伴有高比例的种植品种的再繁殖。陡坡上的水土流失的处理方法包括特殊微地形管理,例如建造小型“溪水”和梯田来阻截陡坡上的水流,用可腐蚀的席子或其它技术来永久达到稳定等,最终的植被将出现地衣品种、草和野花。
面积广袤的绿色山林将构建形成湘湖的良好生态系统,科学的生态群落将吸引大量的动物在山林中栖息生存,人们可以在这里认识植物、动物,成为绿色自然博物馆。大面积的、具有科学生态系统的山林将对改善萧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包括景点:尖峰积雪  莲蓬四顾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4-24
6.8.10  景区、景观点规划一览表
景   区
景  观  点
景  物
 服务管理区德惠清修西山梅雨游客服务中心
德惠祠
小剧场
 休闲度假区湘南逸所 竹里茶居沈家梦宁山脚窑烟金坞清湾怡竹清影茶室
酒吧
金家坞度假村
湘湖宾馆
乡居客舍
露营区
小方窑
 跨湖桥景区跨湖问史象山青枫万罗水天古居品山芳林村韵跨湖春涨城桥绿堤长河砖屋跨湖桥遗址公园跨湖桥
跨湖茶社
水花园
跨湖桥遗址公园
城桥
长河砖屋
万罗伞山
湘湖展示馆
酒吧
茶室
 大小毛坞景区云雾茶清湘湖茶情绰灼其华仙人踏波香远觅迹 湘湖茶文化村
湘庄
荷花庄
上孙水花园
 越王城山景区城山怀古越城晚钟板罾秀色苍松绿屿远近江声龙井双涌勾践祠
城山遗址
城山怀古
板罾山
 下孙景区下孙涵远茹古明今下孙听古月色水声湘坊探玉老民居
老街巷
湘里坊
水上运动俱乐部
 水漾湖景区水漾蛙鸣桥山瞰景红蓼花漪水漾花容樱桃莹滴红蓼花漪  水漾山庄
水漾湖
桥山
杨梅谷
樱桃谷
 中心湖区湖心云影曲堤紫香云天一水下孙遗址公园云容水态湖中落雁读湖韵情湘堤卧波上湘湖
下湘湖
城桥堤
跨湖桥堤
湘堤
曲堤
跨湖桥遗址公园
下孙遗址公园
湖边码头
山 林 区柴岭樵歌尖峰积雪莲蓬四顾山林
健身登山路
山地自行车路
观景平台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4-24
6.9 保护规划
6.9.1 启动区块内的风景资源保护
启动区块内现有的风景资源将是大湘湖风景旅游区的标志和重要的旅游资源,规划全面保护湘湖现有风景资源,对启动区块区域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建设,以保护为主,开发从属于保护,开发为了更好地保护。区块内各文物古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加强保护,并且利用文物的历史价值,弘扬民族文化,宣扬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
规划将现状对湘湖景观、湘湖保护有影响的工业、住宅等全部迁出,有选择地保留和保护对湘湖发展有积极影响的和记录湘湖历史的建筑、树木等地表物,在启动区块内禁止建设对湘湖景观有不利影响的任何项目。
规划将跨湖桥遗址、下孙遗址、越王城山、村中古宅、古树、泉眼等作为重点保护与利用的景观。特别在这些文物单位周围划出保护区域,禁止与规划相悖的建设、开发,一切工作都要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进行。
6.9.2 对周边景观的规划控制要求
作为整个大湘湖,景观的整体统一是至关重要的,规划对启动区块周边景观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根据《湘湖区块控制性规划》、控制周边各用地,建设与发展。特别控制建筑的功能、风格、高度;禁止对湘湖的环境、景观有影响的任何项目进入湘湖启动区块。

6.10 地形规划
现状湘湖山形地貌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景观空间,构建形成湘湖风景的山形骨架,从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出发,对规划用地内现状地形基本不作改动,只在以下几个部分对地形进行简单的调整。
6.10.1 必须的建筑占地以及其周边用地
启动区块规划的建筑主要为游客中心、德惠祠、湘庄、荷花庄、保护的古宅、湘湖茶文化村、酒吧、茶室、金家坞度假村、旅馆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已充分考虑了结合地形而做,基本不对地形进行大的改动,仅对建筑基底进行简单的处理,在山坡地则依山就势,整体尊重原地形的肌理和环境,对建筑周边地形尽量不作调整。
6.10.2 拆除现状村落后的用地
对拆除后的现状村落进行规划调整,形成自然起伏的微地形,并与自然山体和水体过渡衔接,成为整体山体地形的有机部分,并通过地形围合,划分出不同的空间类型。

6.11 建筑规划
6.11.1 建筑规划综述
在湘湖这一自然风景中,建筑规划首先不破坏环境,不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建筑规划以尊重历史、尊重湘湖文化为基础;第三建筑规划体现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建筑在规划区域中以点式出现,有机分布在景区中。
建筑功能根据其所处环境而不同,分别有:
(1)展览馆、博物馆等展示性建筑;
(2)寺庙、祠堂、纪念馆等纪念性建筑;
(3)书院、茶室、餐饮、宾馆、客店、小木屋、接待中心等功能性建筑;
(4)平台、亭、廊、桥等观景性建筑;
多种功能的建筑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使用要求,同时自身成景,为湘湖风景增色。
6.11.2 建筑风格
规划启动区块中的新建建筑风格全部为浙江民居建筑风格,主要以院落形式组织建筑空间,体现出浙江风情。
海军仓库和长河砖屋在保留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特别是室内的改造,保留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满足新的使用功能,同时延续建筑的历史。
6.11.3 建筑设计
(1)    德惠祠
德惠祠为湘湖历史上有名的建筑,是为纪念宋政和年间萧山县令杨时而建,据记载德惠祠位于湘湖东岸,有正殿、仪门、外门,仪门外有池,侧有道南书院。
设计遵循了文献中德惠祠的形制,总体上安排了三重院落。从外门到正殿之间安排了两重院落,建筑基本中轴对称,使环境氛围庄严肃穆,以彰显人们对杨时的敬仰与爱慕。第二重院落的两侧建筑具有配殿的性质,但东侧的建筑为完成向第三重院落的过渡而转化成为轩的形制,从这里可以进入书院性质的第三重院落。
第三重院落成拐角形布置,一部分位于第二重院落的一侧,一部分位于正殿的后部,形成一个较活泼的空间,建筑布局比较自由,其中的藏书楼、堂等建筑的安排基本能满足古建筑的书院的形制的要求,同时也具有园林化的特点,与轴线上的建筑布局的规整形成一定的对比。第三重院落既保持了对正殿的从属关系,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符合历史文献中关于德惠祠建筑布局的记载。德惠祠建筑面积为2600m2。
(2)    湘湖老民居的改建
在湘湖两岸村落民居中,至今仍留有少量建于民国以前的旧式住宅,这些住宅是典型的萧山本土原生建筑,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它们采用一正带两厢的三合楼形式,下层往往附有装饰得体的宽大檐廊,牛腿雕木,鼓磴勒石,端部的山墙垛头也形式多样。这些独特而珍贵的历史标本,如能妥善保存并加以合理利用,使之纳入到风景区的实际功能和组景计划当中,不但有利节约成本,而且可以形成特色,为湖山胜景增光添彩。
这些利用传统民居形成的特殊景点有如下几项:
l        跨湖茶社
在跨湖桥北面村中,并立着两座风格典型的旧式老宅,彼此相距不到30m,地势高垲,引人注目。现存建筑面积约700余m2,可以利用改造为一处颇具规模的饮食建筑,其中一为茶楼一为酒楼,就中空地划出院落,连以曲廊,可使人流连忘返。
l        荷花庄
荷花庄以下孙村为母体,利用保护下来的老民居结合原有村落中的街巷,错落有序布置民居式建筑,体现出原有村落格局特点。建筑功能为住宿、餐饮和商业。
l        乡居客舍
湘湖南岸的王家村,毗邻原部队仓库,原有旧宅略加改造便可提供独具风味的乡村旅店服务。这些住宅依山就势,变化多姿,面积1800m2,作为主要旅馆的补充。
l        下孙村
规划对下孙村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复,建筑以商业为主,主要出售当地的特产和旅游工艺品,由现在的下孙村村民经营,采取前商后宿的形式,村民可以带着孩子在此居住经商。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4-24
(1)    湘庄在万罗伞山下规划了具江南风情的庭院,几栋粉墙黛瓦的浙江民居建筑错落组合,形成一处内向的庭院空间,周边植树种竹,有石板路通向湖边,宁静亲和,风格与西湖边的郭庄相似,取名湘庄。功能为餐饮和商业。(2)    湘湖茶文化村位于大毛坞山谷的深处,浙江民居风格的建筑依山就势而建,组成丰富的室内外空间。建筑有茶室、展室、艺术室、茶文化室等,室外设茶文化广场等。在室外进行茶的制作流程展示。人们在茶园中可以采茶、炒茶、买茶,在此可以感受湘湖茶文化。(3)    游客中心建筑的功能是问询、导游、租赁、寄存、休息以及购买纪念品。浙江民居式依山随地形,围合成江南风格的院落空间庭院中心是乐台,四周为观众席,游客可以在小型的露天剧场听有关湘湖的讲解,也可观看小型演出,如越剧、小型演唱会等。(4)    长河砖屋通过对建筑现状的分析及湘湖景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将场合砖窑改造成一个综合性的以展览为主,休闲观光文化活动为辅的纪念性建筑——湘湖展示馆。湘湖展示馆将由以下四个功能模块组成:湘湖建设发展展示馆:位于原砖窑遗址地下空间。湘湖的历史漫长悠久,经历无数次巨大的变化,将能够印证这些变化的实物及影象资料陈列于馆中,让参观者能够对湘湖的历史沿革有着完整的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湘湖在将来的数年里又将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湖面重现,景观再生,村落搬迁,本地的居民也将离开故所搬往新居,无论是地形景貌还是人文风俗,都正在迅速得改变。因此,将这些正在发生的,即将发生的事件以多种方式记录下来,展示于湘湖建设发展展示馆之中。这个展示馆,既是过去历史的记忆库,也是未来美好远景的虚拟演示场所。若干年后,它又将成为新湘湖建设过程的见证者。多功能展览空间:位于原砖窑建筑一层的廊道之中,这些廊道,具有强烈的空间肌理,适合成为各种展览的场所。杭州市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活动频繁,可以在这里举办艺术展览和活动,提高湘湖景区的艺术品位。咖啡馆:位于原砖窑窑坑平台之上,给游人提供休闲观景的场所,并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庭院:使庭院成为建筑的组成部分,满足交通,休憩的功能要求(长河砖屋建筑设计说明详见附件)。6.11.4 各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统计面积单位:m2
建设内容
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水漾山庄
12657
31642
游客服务中心
2400
2400
德惠祠
2200
2200
管理中心
1848
3696
金家坞度假村
12739
19108
酒吧 茶楼
2493
3988
湘湖宾馆
9826
19652
沈王家乡居客舍
9705
19410
跨湖桥遗址公园
3011
4516
跨湖桥水花园
280
280
跨湖茶楼
688
688
跨湖小店
353
353
长河砖屋
1623
1623
湘庄
4178
8356
湘湖文化村
4433
8866
荷花庄
7625
11438
越王城山遗址
1170
1170
下孙村落
4756
7134
水上运动俱乐部
376
564
湘里坊
3838
5757
下孙遗址
1057
1057
合计
87256
153898
 6.12 道路交通规划6.12.1 陆上交通湘湖启动区块内现状已经有了一定的道路交通系统,但风情大道的修建在方便了进出湘湖的同时,快速行驶的车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湘湖的景观。现状通往各村的道路路况普遍较差,道路较窄,线路杂乱不能适应游览的需要。规划保留风情大道,其它道路全部去除,结合景区布局,对湘湖陆上交通进行统一规划。(1)风情大道规划改变风情大道作为过境干道的功能,作为湘湖风景区的主要游览道路和对外主要联系道路。待景区对外开放后,风情大道将限制非旅游车辆进入,过境车辆绕行景区外围道路。规划将目前风情大道的四行车道改为二行车道,以降低车速,其它路幅作为人行便道和非机动车道。增加道路绿地的宽度和更换路灯以加强道路景观性和道路的安全性,由此将风情大道由一条过境交通路变为游览为主交通为辅的道路。风情大道在保护与启动区块内的长度为3.7km。(2)一级道路一级路宽6m,是景区的游览主路,串连主要景观区,可对行车辆,满足游览车辆通行和消防车辆通行的需要。(3)二级道路二级路宽3m,是各景观区的道路,连接各主要景点,道路可通行电瓶游览车,私家车在严格管理下可以进入,方便人们的使用。(4)三级道路三级路宽3m,是个景区内的主要游览路,不能通行车辆,仅供步行。(5)四级道路四级道路1.2-1.5m,包括湿地栈道和登山小路,全区登山路和山上路全长约为27.8km。(5)    自行车路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4-24
为满足游人骑自行车游览湘湖的需要,环湖设计了自行车路,自行车路在北岸随一级道路而行,到南岸则沿湖边而设,局部道路借风情大道而行。沿途布置了自行车服务点,可提供出租自行车连锁服务。环湖自行车道长度为7.0km。
在南部的山麓,与露营相结合,为喜欢运动的年轻人设计了山地自行车路,山地自行车道长度为2.3km。
(1)    环湖步行路
环湖设计了一条步行路,步行路临水而行,禁止包括自行车在内的所有车辆通行,为游人提供轻松自由的观景路线。环湖步行路长度约为6.5km。

6.12.2 水上交通
湘湖浩瀚多姿的水面比西湖面积更大,具有独特的情调,湘湖的水上游览将成为最具有特色的游览方式,所以特别注意湘湖水上交通的组织。
规划水上交通以大型游船和有专业掌船者船只为主,设少量的自划船,规划限制船只的体量,船的色彩和形状以古朴、淡雅的浙江渔船式样为主,以与恬静、清秀的湘湖风景相协调。对于船只的数量加以控制,避免水上船只数量过多,以保证游客的游览效果和安全,维持湘湖水域的宁静与优美。
(1)大船通行路线和码头
大船码头分别有:
l        窑里吴码头:位于德惠祠和办公区之间,是由风情大道进入湘湖的主码头。
l        沈王家码头:位于休闲度假区湘湖宾馆内,方便游人来往住宿区。
l        象山码头:位于象山脚下,与三善桥和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临近,作为大船的停泊港,也是联系未来的上湘湖和下湘湖的主码头。
    在湖岸和堤岛等处设计了大船停靠平台,供游人上下船只。
(2) 大船的主要行驶路线:
    窑里吴码头——曲堤——下孙博物馆——城山广场——湘堤——沈王家码头——跨湖桥——跨湖桥遗址——城桥——长河砖屋——象山码头——上湘湖
(3)小船水上游线:
小船可以在湖中任意游曳,自由而行,散布在岸边、堤旁,岛上的小型平台都设有系舟石,并有相应的管理人员,游人可以弃舟登岸,由水至陆,赏湘湖美景。
6.12.3 停车场
游人到达湘湖基本上都是乘旅游车、公交车或自驾车而来,所以将有大批车辆集中在湘湖。尤其在节假日,将有众多自驾车游客,所以停车场是湘湖景区十分重要的问题,启动区块内规划地上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
l        地上停车场
启动区块内共规划了以下几处大型地上停车场。
(1)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68车位)
(2)窑里吴码头停车场(29车位)
(3)办公区(16车位)
(4)金家坞停车场(102车位)
(5)湘湖宾馆停车场(28车位)
(6)沈王家停车场(70车位)
(7)跨湖桥遗址公园停车场(28车位)
(8)长河停车场(35车位)
(9)水漾山庄停车场(67车位)
(10)湘里坊停车场(44车位)
另外在重要的建筑和景点周围都设有小型停车场,满足游人来往和停车的要求,整个启动区块地上停车位共计约550个。
为突出特色、体现不同景区的特点,注意停车场的景观设计,从植物应用、小品布置、铺装图案上做到与各景区呼应,同时注重停车场的绿化,设计停车场都为林荫停车场。
l        地下停车场
为避免过多车辆对风景的影响,保证地上景观,在湘湖宾馆、水漾山庄两处大型住宿用地中还规划了地下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结合地形设计,具体车位数根据宾馆规模和功能服务特点待建筑设计时确定。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4-24
6.13 植物景观规划6.13.1 植被现状分析湘湖地处山岙岭岗之间,又有湘湖水域,“山中藏湖,湖中有山”,历史上山水环境甚佳。湘湖景区的现状植被类型多样,由于近年来的培育养护,结构稳定、层次明显、色彩缤纷,形成了瑰丽苍翠的次生风景林景观。据统计,湘湖景区现有山林的覆盖率为80%左右,其中多为次生林,灌木种类居多;村落中树木相对凌乱稀少,绿化率较低,现仅保存有四株古樟和几棵水杉;水体中虽有水生植物,但种类较为单调,主要以水葫芦为主。山体与湖体交接的山坡区域植被长势较弱,数量不足,树木低矮,色彩单调,景观效果差,急需改造。 6.13.2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1)充分尊重自然,保护原生植物、古树名木以及植被群落景观,改造为辅。(2)建造多类型的植物生态景观,创造绿色生态自然博物馆。(3)丰富山林季相景观,增加植物景观层次。(4)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性特色。(5)通过植物景观塑造历史景区,体现生态文化内涵。6.13.3 植物景观规划(1)加强普遍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将绿化率相对较低的山体尽快植树造林,形成整体绿色景观,规划在五年内湘湖景区的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2) 调整现有林木结构,在保持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逐步改造观赏价值低的山林,补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林相、以常绿树为基调,混交大片色叶林,发展传统植物景观,突出特色植物。以香樟、浙江楠、苦槠、石栎、杜英等常绿树作为湘湖景区的骨干树种。(3)规划的七个景观区和三个功能区分别突出不同的植物景观特色,并与相邻植物相协调联系。l        主入口区主要展现秋季金黄灿烂的植被景观,部分区域展现春季观花植物,同时还有疏林草地的植物景观和苍松绿屿的植被景观,植物配置上以竹类植物、疏林草地、秋叶植物和春花植物为主。l        办公管理区主要展现秋季金黄灿烂的植被景观,部分区域展现春季山花烂漫的植物景观。l        休闲度假区体现轻松愉悦的气氛,体现疏林草地和大乔木为主的密林植被景观,部分区域展现秋季金黄灿烂和夏季浓荫蔽日的植物景观。l        跨湖桥景区以跨湖桥遗址为中心,在跨湖桥的桥头保留两棵古樟树,展现春夏山花烂漫的植物景观以及疏林草地和湿生植物景观。在此景区中,跨湖桥遗址公园的植被以疏林草地和滨水林地为主,体现简洁单纯的植被景观;景区内的水花园体现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l        大小毛坞景区主要展现山花烂漫春夏季相景观,栽种玉兰、杜鹃、山茶、紫薇等,兼以生态湿地、疏林草地、茶园、水花园等景观。l        越王城山景区以松林、秋叶为特色,结合原有山林进行造景。营造苍松劲古的植被景观。l        下孙景区以春季观花植物为特色,展现春季山花烂漫的美景,还有部分疏林草地景观。l        水漾湖景区以疏林草地、杨梅林、樱桃林和秋叶植物林及春花植物林为主,形成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l        中心湖区以岛屿、堤岸景观为特色,展现滨水林地及湿生植物景观,以水生植物、水杉林等为主,同时体现一定的季相色彩变化。下孙遗址公园的植被以水杉林和夏季观花植物为主,体现色彩及层次丰富的植被景观。l        山林区的植物景观由于原有植被基础较好,所以原则上以保护为主,改造为辅,以形成大规模的山林保护区。(4)扩大野生花灌木、地被花草的种类及面积,以突出整个景区幽静、野趣的山野环境,创造出山花灿漫的景观,重点丰富沿湖景区的植被色彩和气氛。(5)古树名木是历史文明的重要见证,是湘湖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所以规划应该对现有湘湖区域内仅存的少量古树名木制定具体保护措施,设专人专门管理、定期浇水。建议在树龄300年以上的老树旁立石题刻,供游人欣赏。(6)湘湖景区的道路绿化分级分区进行处理,规划重点对风情大道的两侧的绿化进行不同的分层改造,形成优美的贯穿湘湖的景观线。通过这条风景林廊道将湘湖景区中的各个景区有机地联系起来。对风情大道两侧种植行道树;一级、二级道路采用行道树和自然式种植相结合进行处理;三级、四级道路两侧采用自然式处理。同时,相应丰富道路两侧植物的种类及层次,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并注意道路植物景观与两侧景区景观的协调,使道路成为到各景区的引导线,使游人未到景区,由路上就能够感受到景区的内在风韵。(7)树种选择由于湘湖景区中的山体及规划景区对植物景观的要求不同,所以在树种选择上区别对待,风景山林以创造绿色大背景为主,景区植物以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供游人欣赏为主,具体的树种选择如下:A、风景山林树种选择常绿阔叶树:香樟、浙江楠、苦槠、石栎、杜英、紫楠、华东楠、青冈栎、冬青、木荷、石楠等(以上均为乡土树种)。落叶阔叶树:银杏、枫香、无患子、栾树、乌桕、黄连木、珊瑚朴、朴树、子弹树、糙叶树、川榆、麻栎、百栎、栓皮栎等。针叶树:马尾松、金钱松、黑松、柳杉、刺柏等。灌木:马银花、满山红、山矾、川山矾、毛瑞香、乌饭树、水腊树、南天竹、赤楠、崖花海桐、野雅椿等。藤本:南五味子、常绿油麻藤、紫藤、昆明鸡麻藤、金樱子、山木香、胶东卫矛、野木瓜、五叶瓜藤、木通、三叶木通、蓬莱葛等。竹类:毛竹、刚竹、早侯竹、苦竹、大叶苦竹、红后竹、鸡毛竹、大叶箸竹、矮箸竹、御江箸竹等。发展树种:狭叶木莲、深山含笑、川含笑、乐昌含笑、留春树、满院春、马褂木、鹅掌楸、野玉兰、凹厚朴、浙江紫薇、兰果树、华东黄杉、火炬松、柏木、竹柏、浙东四季竹、茶杆竹等。B、规划景区中树种选择大乔木类 :香樟、紫楠、银杏、枫香、无患子、金钱松、深山含笑、乐昌含笑、天竺桂、广玉兰、雪松、珊瑚朴、垂柳、水杉、池杉、栾树、杂交鹅掌楸、七叶树、乌桕等。小乔木:桂花、红枫、鸡爪槭、紫叶李等。花灌木:碧桃、海棠类、樱花、山茶、杜鹃、月季、紫薇、山玉兰、木笔、木绣球、金丝桃、棣棠、石榴、含笑、金钟花等。灌木:满园春、火棘、海桐、珊瑚树、阔叶十大功劳、洒金珊瑚等。竹类:毛竹、刚竹、早侯竹、苦竹、大叶苦竹、红后竹、鸡毛竹、大叶箸竹、菲白竹、凤尾竹、大明竹、矢竹等。发展树种:马褂木、野玉兰、月桂、厚皮香、金缕梅、日本花柏、日本扁柏、宁波溲疏、花毛竹、茶杆竹、浙江四季竹、红哺鸡竹、花哺鸡竹等。C、水生及湿生植物选择漂浮植物:睡莲、荇菜、莼菜、水鳖、田叶萍、芡实、水皮莲、浮萍、稀脉萍、紫萍、红菱等。沉水植物:金鱼藻、五针金鱼藻、狐尾藻、菹草、尖叶眼子菜、小茨藻、黑  藻、苦草等。浮叶根生植物:萍、莼菜、芡实、中华萍蓬草、白睡莲、南胡菱、野菱、细果野菱、四角菱、杏菱、茶菱、小叶眼子菜、眼子菜、圆叶泽泻等。挺水植物:荷花、石菖蒲、花叶菖蒲、斑叶菖蒲、鸢尾、玉蝉花、黄菖蒲、芦苇、花叶芦荻、花叶露兜、三白草、喜旱莲子草、水葱、红蓼、水丁香、石龙芮、水芹、水苦荬、水蓑衣、盒子草、矮慈姑、慈姑、、假稻、双穗雀稗、埃及莎草、垂穗苔草、毛茛泽泻等。D、地被植物种类选择金叶瓜子黄杨、金叶过路草、紫露草、日本石竹、丽蚌草、兰花三七、金叶矮黄杨、多花筋骨草、双色锦带、爬地毛茛、醉蝶花、书带草、金叶书带草、阔叶麦冬、窄叶麦冬、水仙(地水仙)、二月兰、石蒜、红果金丝桃、金丝桃、萱草、葱兰、吉祥草、酢酱草、红花酢酱草、韭兰、三叶黄、杜鹃、紫金牛、虎耳草、蝴蝶花、南天竹等。(8)湘湖景区中突出植物景观特色的景点说明l        杨梅含露位于水漾湖景区北部的山谷中,与湿地和自然山林连接。种植上以杨梅为主,形成一定规模的杨梅林。3-4月杨梅盛开淡紫色的花朵,增添了无限春色。6-7月杨梅果熟,夏景可人,果硕枝头,犹若露水含于其上,故得名“杨梅含露”。此外,杨梅为常绿阔叶树,树姿优美,冬景丝毫不逊。l        樱桃莹滴位于水漾湖景区西部的山谷中,与湿地和自然山林连接。植物配植上以樱桃属植物为主,形成一定规模的樱桃林。3-4月樱桃盛开浅粉色的花朵,增添了无限春色。5-6月樱桃果熟,为初夏带来一份惊喜,红果累累,娇艳欲滴,故得名“樱桃莹滴”。l        苍松绿屿位于城山景区的山林中,是一个从湖区到山林延伸的狭长地带。由于这个地带保留有相对较多的原湘湖古迹,如城山怀古牌坊、古越亭、勾践祠等,所以植物配植上以松柏类植物为主,形成一定规模的松柏林,使得冬季青山常绿,古韵犹在,故得名“苍松绿屿”。l        绰灼其华位于大小毛坞景区中部的山谷中,三面环山,一面连接湿地景观。植物配植上以玉兰、山茶、杜鹃为主,形成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山花林。2-4月山茶、玉兰、杜鹃相继盛开,为冬春两季带来乐山花烂漫的美丽景色。百花齐放,竞相盛开,故得名“绰灼其华”。l        云雾茶清位于大小毛坞景区中环绕山花林的坡向山林中,形成一带较为狭长的茶园。植物配植上以茶类作物为主,四季景观皆具有独特的韵味,且山林深远,云雾缭绕,茶香清幽,故得名“云雾茶清”。l        红蓼花漪位于水漾湖景区中部三面环山的水域中。植物配植上种植当地水生及湿生植物为主,红蓼挺水,源自天然,富有野趣,故得名“红蓼花漪”。l        香远觅迹位于中心湖区西部滨湖相对平坦的地势上,此处水网林立,是一个富有特色的水花园。植物配植上种植当地水生及湿生植物为主,荷香飘远,波光粼粼,犹若水上踏青,故得名“香远觅迹”。l        西山梅雨位于德惠祠景区北部西山的坡向山林中,是一个已经消失的古景点。对此景点重点进行主题上的恢复,植物配植以梅花为主,片状种植,形成相对大规模的梅花林。至冬日,梅香飘远,烟雨濛濛,故得名“西山梅雨”。l        怡竹清影位于休闲度假区东南环抱湘湖泉的山坳中。此处一面临水,三面环山,环境优雅而宜人。植物配植上种植竹类植物为主,竹林石径,光影清丽,故得名“怡竹清影”。l        芳林村韵位于跨湖桥景区西部滨湖湘对平坦的地势上,是植物类型的过渡带,适宜多种植物类型的生长,形成了物种丰富的植物花园。植物配植上由水生到湿生再过渡到陆生,景观独特,天然野趣,芳草萋萋,树木繁茂,故得名“芳林村韵”。l        曲堤紫香位于中心湖区北部的曲堤上,三面环山。植物配植上以水杉林为主,配植以玉兰、紫丁香、紫薇、紫荆等紫花植物,从春季到夏季形成季相相对一致的紫花植物林。幽幽曲提,景韵独特,紫花飘香,故得名“曲堤紫香”。l        湘堤卧波位于中心湖区中部的湘堤上。由于此处原来的植被基础较好,所以重点以保护为主,同时加以少量的改造,植物配植上以垂柳、碧桃等植物为主。至春日,桃红柳绿,春色宜人。此堤悠远狭长,湖光山色,故得名“湘堤卧波”。l        城桥绿堤位于跨湖桥景区中部的一条弧线型的长堤上,连接城桥遗址,文化底蕴深厚。植物配植上以无患子、浙江楠、枫香为主。堤的两端连接水生植物景观,景色独特,城桥古韵,湘水碧绿,故得名“城桥绿堤”。 6.14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6.14.1 宾馆服务设施可为游人提供住宿的场地共有七处,具体如下:
 
宾馆
建筑面积(m2)
床位(个)
1
水漾山庄
31642
812
2
金家坞度假村
19108
544
3
湘湖宾馆
19652
562
4
沈王家乡居客舍
19410
500
5
湘庄
8356
120
6
荷花庄
11438
260
7
露营区
 
200
8
合计
109606
2998
6.14.2 商业饮食服务设施规划建立湘湖商业饮食服务系统,在各景区中都安排相应的餐饮设施,如小卖、茶食、餐馆等。服务设施的经营、管理与交通、风景、旅游等各行业充分配合,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商业服务设施建筑应有良好的供水、供电、消防、排污条件,防止在经营过程中造成污染。商业、饮食等各种服务建筑在规划控制下统一设计,建筑形式、色彩、门面装饰、字体应用等要符合湘湖风景区景观规划的需要,力求每建一处即成一景。6.14.3 其它旅游服务设施为满足旅游者在湘湖旅游度假的需要,设计了一些方便游人们使用的游览服务设施,为游人提供周到的服务。设施主要布点在主要游线和各景点内,服务半径满足游人的需要。在游人相对较少的山林区主要以环保设施为主,以建设绿色生态风景区。主要服务设施有:问讯、导游、急救、小卖、洗手间、野餐地、垃圾回收等。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4-24
七、夜景规划设计
7.1 夜景规划的定位湘湖之夜应是温馨的、祥和的、细腻的,有着与白天不同景观特征。湘湖夜景规划综合运用多种照明手段,与环境艺术要素相结合,整体夜景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由点带线成面。在景区内除布置安装灯具营造气氛外,同时布置背景音乐设备,播放自然、幽远的音乐,夜间漫步在湘堤之上,清雅音乐相伴,当醉心于夜,心怡目清。7.2 照明方式: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和饰景照明。 7.3 设计原则:7.3.1 特色原则照明设计立足于浙江文化和湘湖特色历史文化,发挥灯光的表现力,选择不同的灯型、光源、光色和艺术照明手法,充分展现湘湖夜景的地方特色。7.3.2 生态原则运用生态学理论,结合风景绿地中动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研究各种照明光源以及照明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绿色环保光源,最大限度减少照明工程对自然生态的破坏。7.3.3 人性原则照明设计以人为本,从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选择适宜的光源、光色,确定合理的用光量和照度,杜绝光污染。7.3.4 高效原则进行科学的照明设计,确定合理的灯光布局和适度的用光量,选用效率高、寿命长、节能、低损耗的照明器具,以质胜量,发挥光源的最大效益,避免光源浪费。7.4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以灯光艺术为指导,以各构景要素为载体,以各类灯光为表现手段,点、线、面结合,构筑景观绿地灯光环境的网络结构,创造一种高舒适度、情韵独具的湘湖环境空间。7.4.1 植物景观照明设计植物是湘湖风景中主要的景观元素,照明设计根据乔、灌、草等不同的植物材料及种植方式,选择不同的照明器具和照明手法。由于植物景观色彩丰富,照明设计注色光的运用,以能更好地体现植物的色彩感为原则,光源常选用使树木绿色更为恬静的汞灯。照明方式采用泛光照明和饰景照明。7.4.2 铺装广场照明设计铺装广场照明设计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首先根据广场的性质、总体布置和主要构筑物的功能及形式,确定广场的灯光布局结构和主要照明点、照明线,然后针对广场中不同的构景元素,选择各异的照明方式和灯具类型,完善灯光环境。广场照明要求照度高,显色性好,灯光内容丰富,照明手法多样。照明方式主要选用泛光照明和饰景照明。7.4.3 建筑和景观构筑物照明设计数量不多的建筑是湘湖的点景之笔,通过照明设计使婉约的建筑风格在夜间得以体现。照明设计结合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形体特征及其周围环境,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和灯具类型,突出建筑物和景观构筑物的形体美和夜景魅力。运用灯光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光影适宜、立体感强、个性鲜明并有一定特色的夜景景观。并根据建筑物和景观构筑物所处意境,选择不同光色的光源,渲染艺术氛围。山上的建筑物主要用投光灯,突出建筑形象魅力,成为夜晚的标志性景观。照明方式主要采用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方式和泛光照明方式。7.4.4 园路照明设计园路照明设计,首先在满足其功能性照明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照度要求,选用不同的照明方式和灯具类型。风情大道、一二级路照度要求高,采用高杆路灯或庭院灯,全部更换风情大道现状的风车路灯,选用朴素色调的路灯造型。照明侧重点选择在路面和路边行道树、草地,营造不同的空间感觉。游步道照明设计,结合草坪照明或沿路缘布置光带,体现园路的导向性。7.4.5 水景照明设计水景照明设计结合水上的桥、亭、榭、水生植物、游船等照明,利用水的镜面作用,观赏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光影明灭,虚实共生,情趣盎然。水景照明不求明亮,只在创造整体气氛,形成点点湖上渔火的夜色景观。八、基础设施规划8.1 给水规划 规划区块主要用水点是休闲度假区的宾馆餐饮用水,其它各用水点较为分散,用水量相对较少,规划对休闲度假区重点给水。8.1.1 生活用水规模估算因规划区内用水建筑的主要功能为旅游接待,有较少量的办公建筑,所以用水指标按照公共建筑旅馆用水来考虑。根据国家和浙江省相关用水规划指标,参照相关风景旅游区给水指标,确定餐饮用水标准为30L/餐位/日,管理服务用水标准为1L/ m2/日(建筑面积),接待服务设施200L/床/日。8.1.2 供水方式供水管网采用主干管与树枝状支管相结合的网络系统,管网系统采用生活与消防合并系统。规划区块给水引自城市供水系统,沿风情大道、跨湖桥堤、一级游览路、杭州乐园西侧道路铺设供水主干管,各用水点从主干管接出支管供给用水终端需要。8.1.3 消防系统          采用生活和消防合并的低压制消防系统,整个规划区块内按同时2处火灾发生,每次火灾用水量按40L/S计,火灾延续2小时。有关消防用水量和室外消火栓布置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执行。室外消火栓均匀布置在主干管一侧,在主要绿地区沿供水主管和供水支管每隔120m设洒水栓和消防栓,保护半径为160m,喷洒浇灌绿地和保障防火安全。8.2 排水规划8.2.1 生活用水的排水规划景区内按给水量80%的标准计算最高日污水量。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后,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7978-1996)的要求后排放。区块的污水主要集中在主入口区、金家坞度假区、大小毛坞景区、水漾湖景区、下孙景区,在地块的东侧和南侧沿风情大道已铺设有城市污水管道,规划从各污水点铺设污水管道至风情大道市政污水管。湘湖东岸有一些较为分散的生活污水排放点,如长河砖屋、勾践祠、一些散布的公共卫生间等,在这些建筑外的较隐蔽处设计化粪池(大规格),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排至旁边的湿地,通过湿地对其进一步进行净化处理,经过湿地的净化将使生活污水达到质量三级的清水,最后排至湖体。8.2.2 室外的雨水排除规划(1)大面积雨水排放区内大面积雨水排放在不影响基础设施使用功能和保护水土的前提下,采用因地制宜,就近组织排放的原则,山坡和湖边较为平坦的地段与水将主要被草地吸收,多余的水分排至山谷的湿地中,通过湿地净化后排至湘湖水体。(2)道路、停车场的雨水排除规划l        路面横坡坡度1.6%--2%,最小纵度不低于0.6%,如可能设定在1%以上,确保雨水顺利排导至L型边沟、集水坑中。对于景区内的透水性路面,排水坡度设定在1%以上。l        小型停车场将雨水汇入L型边沟排除,大型停车场采用U型沟集水排放,U型边沟设置在停车场中央。(3)建筑入口处和建筑四周的雨水排除规划l        入口处作1%以上的向外坡度,防止雨水向建筑物内部倒流,集水,或选带格栅箅雨水井或选U型边沟。l   结合建筑规划设计中所作的雨水管、加盖雨水井,使之兼做室外雨水排除设施。(4) 雨水的有效利用l        考虑自然生态平衡,结合周边环境条件规划设计渗水井、地下渗水槽。l        结合景区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的配置雨水蓄水池或其它蓄水设施,以备树木、草坪灌溉、清扫和防灾之用。8.3 电力规划规划区块用电点较为分散,主要用电点为休闲度假区的建筑用电,因此在休闲度假区设置一座10KV变电站(可利用海军仓库原有供电系统改造),通过低压供电系统连接其它用电单位,解决本区的用电需求。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休闲度假区的配电标准参照下表:
类别
供电(W/床)
简易住宿点
60—100
一般旅馆
100—200
中级旅馆
200—400
高级旅馆
400—1000
8.4 电讯规划电讯规划主要考虑电话,光纤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等,建成后的风景度假区与其它旅游景区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通讯网络。在人流聚集区域如休闲度假区、风情大道、景观和功能建筑、游船码头等地设置必要的公用电话,并考虑休闲度假人员商务办公的需要,在所有酒店客房设置宽带网接入。除电话通讯外,管理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对讲机,以确保信息通畅,对不测事件迅速反应。在休闲度假区架设小型卫星电视接受天线和CATV机房,通过电缆连接附近其他有线电视用户。为保障无线通讯的畅通,建议在本区地势相对较高地方设置微波通讯塔站。规划整个服务区的高低压电力、电讯管线均采用地下电缆直埋铺设,电缆尽量埋于无固定铺装的地下,以便于维护管理。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4-24
九、效益分析一个风景旅游区的建设开发,其具有三大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本节主要对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分析与研究。 9.1 生态效益由于湘湖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在较大范围内的工程,势必会对湘湖区域、湘湖流域以及周边引水区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对水源、土壤、植被、动物、人类活动、社会综合发展等方方面面,进一步地对该工程涉及区域的气候等因子,湘湖水体的温度、透明度、水流、呼吸气体的浓度生物盐的浓度等等都会产生影响,涉及到整个湘湖及其周边区域,甚至萧山区的整体生态环境,湘湖的恢复与发展将对周边一定范围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9.1.1 全面改善湘湖生态环境目前湘湖区域内所用地多为废弃的农田、茶园、鱼塘、窑坑等,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蚊蝇杂生,细菌及有害藻类对水体及环境造成了破坏,居民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对湘湖水体水质造成了严重的侵染。通过湘湖的建设,生态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改善:(1)将构筑更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形成多样的生态景观。(2)大面积增加绿地覆盖率,提高环境质量。(3)通过居民外迁,污水治理,引水入湖,大力改善湘湖水域环境。(4)增加野生动物生存基地,创造其生存活动的多样化立地环境。9.1.2 湘湖规划建设将是一个科学生态系统的建设经全面分析研究,湘湖规划建设实际上是一项保持整个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大工程,是关系到湘湖风景区以及整个环湘湖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工程。湘湖目前的状况(面积缩小、湖底抬高等)是其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的阶段和结果,而千余年来人类的影响和作用更是加速了这个过程。对湖泊来讲,当从外部(即集水区域)向湖泊输入营养物质时,不管是自然的或人为的,都会使湖泊富养化。从演替的意义上说,就是使系统回到更年轻或“繁荣”的状态。对湖泊沉淀的近代研究和理论讨论,都表明湖泊在营养输入减少或停止时,就向更加贫养情况发展。因此,如果能使由集水区注入的营养物质大幅度下降,就有希望使水体的人为富养化的过程转变过来。就是说,如果希望有效地解决水体污染问题,不能只看到湖泊和河流本身,而必需把整个集水区或集水盆地,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单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湘湖规划建设是对这个生态系统进行科学规划、整治、管理的过程,是使湘湖地区良性循环的生态大工程。9.1.3 湘湖水体恢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自然界中,湖泊这样的淡水生态系统是很方便而又极廉价的废物处理系统。因人类滥用这种自然资源,已为环境带来很大灾难,因此必需尽快地做出重大的努力来减轻这种压力,否则,水就会成为人类的限制因子。淡水栖息地中特别重要的,对水生生态系统的水体的净化能力有影响的生态因子如下:温度、透明度、水流(水流的直接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制因子,特别是在河流中。此外,水流对生命所必需的气体、盐份以及小型生物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呼吸气体的浓度(溶氧量、生物需氧量)、无机盐的浓度(在几乎所有的淡水生态系统中,硝酸盐和磷酸盐都在一定范围内起限制作用)等。湘湖项目实施后,对西侧水域采取生态湿地等工程措施保证流入湘湖的水质是最佳状态的。这些入水进而又会影响以上诸多生态因子,将对湘湖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9.1.4 湿地的作用湿地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度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特征,支撑着独具特色的物种和较高的生产力。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多样性和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湘湖开拓的湿地环境可成为生态教育的理性基地,《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已开始实施,建议湘湖申请中国重要湿地。这是一个对萧山市民以及所有来湘湖的游人都是一个极佳的环境教育、生态教育、湿地教育宣传的基地。让人们从湿地的角度来认识新湘湖,湘湖的生态教育意义尤显突出。湿地植物如芦苇、菖蒲、慈菇、水葫芦等这些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极强,它们将使湿地的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湿地中体现出来。一个典型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湿地生态系统,可使径流的水经过湿地流出后接近饮用水标准,并可吸引大量的候鸟。因而,在湘湖区域中,注意湿地生态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净化水体,吸引鸟类,也有利于教育大众,促进湘湖地区的良性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湘湖建设在生态上是整个地区生态改善的一项工程,是一项保持整个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大工程,是关系到湘湖风景区以及整个环湘湖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工程。9.2 社会效益9.2.1 保护湘湖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湘湖水域的恢复与建设,将还湘湖原有的历史风貌,湘湖启动区块内的重要文化遗产——跨湖桥遗址和下孙遗址得以完善保护,湘湖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得以挖掘、保护和发展。众多的自然植被通过改造和更新后将形成更为科学的生态群落,对湘湖的有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湘湖文化得以更好的发扬。游人的到来将使久藏于此而不被人知的湘湖历史名人得以重视,为了认识和了解,促进湘湖的发展。9.2.2 扩展湘湖影响力,增强萧山形象湘湖的恢复将彻底改善现状湘湖水体的布局结构,并将带动湘湖地区各景观的开发与建设,将会在全国及世界上引起一定的影响;同时湘湖的恢复将进一步影响到萧山在全国与国际上的声誉,对萧山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城市形象、建设将起到空前的推动作用。9.2.3 进一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劳动就业空间湘湖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萧山的旅游面积,并带动整个湘湖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大大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适应杭州市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性质定位。同时促进当地文化、教育、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使人民安居乐业并保持社会的稳定。将增强全体市民的凝聚力,必将对萧山的建设、对杭州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9.3 经济效益启动区块的规划在注重景观的同时也注重经济效益的规划,将各湘经营产业融于景区规划之中,以景观带动景区的经济效益。规划区块内的经济收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块:9.3.1 住宿收入(1)    水漾山庄(2)    荷花庄(3)    湘庄(4)    金家坞度假村(5)    湘湖宾馆(6)    沈王家乡居客舍(7)    野外露营地9.3.2 餐饮收入(1)在9.3.1中的住宿用地中均有餐厅,并有形式不同的特色菜系,以吸引食客(2)游客中心餐饮(3)湘庄餐饮(4)茶文化村餐饮(5)长河砖屋餐饮(6)沿湖酒吧(7)竹林茶室、跨湖茶室、茶文化村茶室以及散布于各古民居中的茶室(8)均匀分布于游线上的冷饮亭(9)几处主要景观区的快餐店(10)露天烧烤餐饮9.3.3 休闲娱乐收入(1)旅馆、山庄中的康乐中心(2)游客中心的小剧场(3)垂钓收入9.3.4 交通收入(1)旅游车(2)游船(3)自行车租赁(4)自划船租赁(5)停车费9.3.5 销售收入(1)云雾茶(狮山茶)的销售(2)湘湖纪念品的销售(3)湘湖特色工艺品的销售(4)湘湖特产收入,包括:湘湖莼菜、土步鱼、免贡樱桃、湘湖杨梅、湘湖藕、湘湖鲫鱼、水红菱等。(5)小卖收入9.3.6 参观收入(1)跨湖桥遗址参观门票收入(2)下孙遗址参观门票收入9.3.7 宗教收入(1)德惠祠香火收入(2)勾践祠香火收入9.3.8 服务收入(1)导游收入(2)租赁收入(3)公用电话收入(4)其它服务收入9.3.9 其它收入(1)捐助收入(2)罚款收入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4-24
十、经济技术指标10.1 游客容量分析湘湖启动区块总规划面积共464.00ha,其中陆地面积为350.6ha,水面面积为113.4ha。10.1.1 陆地游人容量陆地总面积为350.6ha,其中功能区(服务中心、办公区、住宿区)面积20ha,主要游览景区面积70ha,山林地面积238ha。根据景观要求、交通条件、生态自然条件以及游人游览适宜性的要求,主要景区按每位游人占陆地平均游览面积100m2计,可以得出:主要景区一次性游人容量(瞬时容量):7000人;山林地按可游览道路计算,经计算山林地道路长约为27.8km,山林地道路均宽1.35m,这样山林地道路面积为37530 m2。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以每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10 m2计,可以得出:山林地一次性游人容量(瞬时容量):3750人;由此可得出全区块一次性游人容量(瞬时容量)为10750人;按日周转率3.6计,日游人容量:38700人次根据杭州地区情况,按年可游日260天计,则年游人容量:10062000人次10.1.2 水上游人容量湘湖水上可游览面积为113.4ha。据调查,乘坐游船或小船每8人占1ha水面面积为宜,可以得出:一次性游人容量(瞬时容量):907人按日周转率2计,日游人容量:1814人次根据杭州地区情况,按水体年可游日260天计,则年游人容量为471640人次。10.1.3 总游人容量水上游人容量与陆地游人量相加,得出启动区块年环境容量为10533640人次。 10.2 用地平衡表
 
面  积 (ha)
百 分 比 (%)
总面积
464.00
100.00
绿化
325.69
70.2
建筑
8.73
1.88
水体
113.4
24.4
道路
11.61
2.5
广场(停车场)
1.52
0.36
湿地
3.05
0.66
 10.3 投资估算
 
单价
面  积
(m2)
合  计
(万元)
备   注
山林改造
20元/ m2
2380000
4760
 
绿地
120元/ m2
713300
8560
 
建筑(新建、改建)
2000元/ m2
153890
30778
 
道路广场(含停车场)
160元/ m2
131000
2096
 
水体改造
40元/ m2
1134000
4536
 
湿地改造
40元/ m2
30500
122
小计50852万元
基础管网
 
 
5085
以上各项相加×10%
项目论证与
勘察设计费
 
 
2517
以上各项相加×4.5%
总计(不计搬迁费用)
58454
 
   10.4 湘湖启动区块土地利用规划表面积单位:m2
地块名称
建设内容
用地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容积率
水漾坞
水漾山庄
106090
12657
31642
0.30
大窑里吴
游客服务中心
32660
2400
2400
0.14
德惠祠
2200
2200
小窑里吴
管理中心
12670
1848
3696
0.29
金家坞
金家坞度假村
77460
12739
19108
0.30
酒吧 茶楼
2493
3988
部队仓库
湘湖宾馆
71260
9826
19652
0.28
王家里
沈王家乡居客舍
67050
9705
19410
0.29
城砖厂泥塘
跨湖桥遗址公园
18000
3011
4516
0.25
象山地块
水花园 茶楼 小店
9800
1321
1321
0.30
长河砖屋
1623
1623
杭砖厂
湘庄
29000
4178
8356
0.29
大小王坞
湘湖文化村
30860
4433
8866
0.29
上孙
荷花庄
49730
7625
11438
0.23
城山地块
越王城山遗址
5180
1170
1170
0.22
下孙
下孙村落
83820
8970
13455
0.16
萧砖厂泥塘
下孙遗址
3100
1057
1057
0.34
合计
596680
87256
153898
0.27
10.5 湘湖启动区块建设项目分类表面积单位:m2
类别名称
建筑占地
建筑面积
说明:宾馆酒店类为水漾山庄,金家坞度假村,湘湖宾馆,湘庄;休闲娱乐类为酒吧茶楼,水花园 茶楼 小店,荷花庄;乡居客舍类为部分下孙村落,沈王家乡居客舍;文化设施类为下孙遗址,湘湖茶文化村,跨湖桥遗址公园,德惠祠,越王城山遗址,长河砖屋;服务设施类为游客服务中心,管理类建筑等。 
占总建筑面积百分比
宾馆酒店
39400
78758
51.1%
休闲娱乐
11439
16747
10.9%
乡居客舍
18675
32865
21.3%
文化设施
13494
19432
12.6%
服务设施
4248
6096
4.1%
合计
87256
153898
100%
说明:宾馆酒店类为水漾山庄,金家坞度假村,湘湖宾馆,湘庄;休闲娱乐类为酒吧茶楼,水花园 茶楼 小店,荷花庄;乡居客舍类为部分下孙村落,沈王家乡居客舍;文化设施类为下孙遗址,湘湖茶文化村,跨湖桥遗址公园,德惠祠,越王城山遗址,长河砖屋;服务设施类为游客服务中心,管理类建筑等。 
10.6 拆迁面积
经计算,保留建筑面积约为3.1万m2。经计算,现有建筑的占地面积为28.8万m2,根据现状建筑的平均层高乘以1.8的系数,所以现有建筑面积约为51.84万m2。现有建筑面积建去保留建筑面积,得出拆迁面积约为48.74万m2。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