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茶叶为啥供不应求?——老虎洞茶场老李的生意经
近日,在湘湖边的闻堰镇老虎洞茶场,从安徽、江西招来的上百名采茶工正忙着采摘鲜嫩的茶芽,有着几十年种茶和炒制茶叶经验的“土专家”、茶场场长李惠南介绍说,现在采摘的是龙井43,近日气温上升快,新茶生长旺盛,正是采摘加工好时机。百名采茶工一天能摘鲜叶500多斤,茶场日产出成品100多斤,新茶供不应求。
原产地域保护,老李的头口水
“西湖龙井茶叶,萧山闻堰师傅”。作为茶类产品中第一个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的龙井茶,在2001年10月起将原产地域划分为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钱塘产区的主产地就是萧山。在这之前,萧山湘湖一带就是与“西湖龙井”一起被称之为正宗的“浙江龙井”的原产地。
老李很精明。2003年,他的茶场接到浙江省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申报委员会签发的一纸证书,准许其出产的惠南牌茶叶使用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专用标志,成为萧山获得龙井茶原产地正宗名分一年半后,第一只使用原产地保护标志的商品茶。之后,萧山的茶叶生产企业才陆续跟上,说起往事,茶场场长李惠南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抢到了头口水”。
萧山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杨云昌告诉记者,目前,萧山的茶叶种植面积有1.9万亩,年产量在170吨左右。全区近万名农户从事茶叶的种植炒制,没有原产地专用保护标志的龙井茶只能以每斤30元到300元不等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而如老虎洞茶场等持有原产地专用保护标志的龙井茶则可在全国各大商场、超市登堂入室,价格自然如“千金小姐”那样值钱。售价在每斤700元至2000多元不等。
茶叶设施栽培的浙江第一
拱形钢筋架,盖上两层塑料薄膜,给茶树保暖过冬……2008年的农历冬至,本是万物冬眠的时节。老虎洞茶场的30多亩大棚茶树却生机盎然,茶农们在欢声笑语中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掐下一枚枚纤细的新芽,开始了春茶采摘。日产龙井茶五六公斤,每公斤价不下2000元。这样的效益让人听了多羡慕。
早在1987年,老李的老虎洞茶场就成为全省最早的茶叶设施栽培技术试点,并一炮打响。老李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有保暖设施的茶园,不仅能安全过冬,还能在来年早产新茶,经济效益是露天茶园的3倍多。你说合算不合算?
还有一笔账老李没说,在闻堰镇连续多年的新茶评审会上,老李的老虎洞茶场多次夺得一等奖,让与会专家十分感慨:“看着美、闻着香、品着鲜。真是好茶!好茶!” 这口碑效应没法计算。如今,老李的茶场不仅是《湘湖龙井茶栽培技术规程》的诞生地,成了萧山的茶园设施栽培培训基地,更成了浙江省的茶叶示范基地。
一年四季都能产茶
色翠、香郁、味醇、形美,老虎洞茶场是浙江龙井茶原产地保护企业,茶叶质量当然不错,但老李还有一绝,他的茶场如今是萧山乃至浙江亩产茶叶最高的茶场之一。该场目前共有茶地近百亩。李惠南告诉记者,通过科学培育、科学管理,茶场一年四季都能产茶。冬季生产龙井长叶品种为主的大棚龙井早春茶,春季生产龙井43品种为主的龙井茶,夏秋季节生产“清香型”乌龙茶。
了解茶叶的人都知道,一般茶叶都是在春季采摘制作,而夏秋则是修理和保养茶树的时节,这时候的茶树枝叶都会被修剪掉用来当柴火或者直接还到地里作为肥料。但是老李对于“清香型”乌龙茶的试制,改变了这一现状。去年试制成功的“清香型”乌龙茶,借鉴“台式” 乌龙茶生产技术,采用的是半发酵工艺,做出来的茶叶具有明显的“三绿”特点: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其外形为球形或半球形,冲泡后在杯中显现茶蕾造型,香气清香持久嫩香回甘。老李的茶场“清香型”乌龙茶年产量可达3000公斤,按每500克120元的价格来算,收益将超过60万元。这个收益对于茶农来说,相当于往年一季龙井春茶的收入。
来源:萧山网 作者:赵玉福 王丽芳 通讯员 孔耀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