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讯 今天在杭师大仓前新校区建设工地上,举行了杭州大学城(杭师大新校区)奠基仪式。这也标志着杭州大学城一期工程正式动工。省市区相关领导、杭师大领导班子成员、杭师大师生代表以及市城投集团代表参加了本次奠基仪式。
杭州大学城一期工程正式动工 现场巨大的规划蓝图展现了一座“规划超前、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功能设施先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浓郁杭州特色和典型江南水乡风格的大学校园”。 杭师大是杭州唯一一所市属综合性大学。把杭师大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大学城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杭师大的办学条件,为杭师大建成省内乃至一流综合性大学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建设杭州大学城既是推动杭州高等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大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促进杭师大统筹教育资源、优化办学布局、增强办学能力、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杭师大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杭州大学城的建设进程 据了解,2008年5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在仓前征地3000多亩、建设杭州大学城、实施杭师大“一城两园”发展布局调整,创建一流综合性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城即余杭仓前“杭州大学城”,两园即萧山湘湖校园和现有的下沙校园。 现在杭州大学城的总体规划方案已经出炉:选址杭州城西、余杭仓前高教园区核心区块,占地3250亩。地上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其中120万平方米为学校用房,其余80万平方米为城市综合体,绿化率40%以上;地下空间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包括土地成本)估算94亿元左右。 仓前新校区建设分三期,采取由西至东、由南至北的逐步伸展,滚动开发。一期占地约900亩,位于良睦路以东,中央大道(高教路)以西,余杭塘河以南,海曙路以北,相对集中紧凑,主要建设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公共基础实验楼、公共教学楼、中心图书馆、博物馆、会议中心、国际教育学院、校总部行政用房、杭州研究院(含培训接待中心)、弘丰中心、部分学部、学生公寓等,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计划在2011年12月完工并交付使用。 二期占地约900亩,位于中央大道(高教路)以东,常二路以西,余杭塘河以南,海曙路以北,主要建设公共基础实验楼、公共教学楼、图书馆分馆、城市综合体、部分学部(含资料中心)、学生公寓、人才住房、运动设施及配套服务,基本达到总体规划设想,实现同城市的双向多元互动发展,同时各区主要用房及配套设施完备,形成更加完善的规模。 三期占地约1200亩,位于余杭塘河以北,建设公共基础实验楼、公共教学楼、图书馆分馆、剩余学部(含资料中心)、学生公寓和部分综合体,并根据学校发展需求建设预留发展用地,从而实现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总体建设2014年基本完成建设将分三期进行。 二、三期分别将在2010年、2011年相继开工建设。大学城整个项目力争在2014年基本建成使用。
硬件建设同时 做好“大师”文章 在做好大楼建设的同时,杭师大将继续依据一流综合性大学要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做好“大师”文章。 现有在校生2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60%。最近,学校先后引进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及创新团队,先后引进了匡廷云、何积丰、潘德炉三位院士,分别担任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理学院院长。引进了长江学者量级人才1人,海内外博士及博士后100余人、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特聘教授10多人。 到2015年,办学层次计划提升至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零的突破。省级重点学科、“重中之重”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等有较大幅度增加,学科综合实力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到2025年,继续重点建设一批学科,较大幅度增加硕士点和博士点,学科整体实力跻身国内一流。与此相适应,至2015年,学校整体办学规模将达到32000人,到2025年,达到50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