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宝祜四年(1256)状元宰相文天祥在《山阴天乐陈氏宗谱·序》中说到修谱的目的是“报本追远”(寻根问祖报答祖上恩德)。
陈氏为什么要迁天乐呢?因为“吾越山川名胜甲两浙(浙东、浙西),惟山阴为越之最,而天乐尤为山阴之最……其地有英峰(又叫鹰峰、莺歌尖),峰之下即陈氏一族。族之旁有鹤池,池深源于大海;族之南有鹅峰,峰峻耸乎青天,凭眺之余,苍苍郁郁,挺然远拱;族之外,萦上下?,潮流分壑,汇源委青化;族之左右,龟山低耸,琴石高张……”在这个山明水秀的山坞里结庐隐居,本是陈氏始迁的初衷。
富家墩陈氏一族,耕读传家,至今已延到26-27世,有近2000人。其中第22世陈得明,“自幼禀质羸弱”,又未入科举之门,但他刻苦读书,“案头列经史文房(笔、墨、纸、砚)”,又“乐水乐山成癖”,在教书、行医之余,“造(到)青化极顶,窥龙湫石匮之灵异,搜阅青化书屋之玄诠……”,至晚年,“回忆五十载经历”,编成《天乐乡富家墩村志》.
我们的家训是耕读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