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话:闻家堰老底子,即解放前的闻家堰它有一个美名“三江活水码头”之称。它名不虚传。让我们回顾一下,解放前的闻家堰吧!以前闻家堰相当热闹,文化生活相当丰富,戏院二家;绍剧、越剧,日夜演出。茶馆店不列外,说“大书”五花八门样样都有,也是分日、夜场,一到晚上更多,猜字谜、小热昏卖梨膏糖等等。店家及小摊、小贩,大部份都在晚上十二点左右收入回家,打烊。
商店、行家更多;菸行、米行、布行、木行、毛竹行、水果行、鱼行、过塘行,钱庄,当典,各类商店,茶店,酱园店,南货店等等。从上埠到坛头。还有一家“发电厂”白天轧米,晚上发电,它的位置现在粮站,但极少商店用,只有钱庄几家用,大部份都用煤油气灯(相等于150W一200W)街面宽仅4一5米。塘里、塘外二侧都是商店毛草屋(草舍)和木桔构房。后(1947,四月间,下午一家酱园店起火,从中埠一直烧到下埠轮船公司估计六十余间商店,重建直至解放,但解放后1950,10月又一次火灾)从中可以看出闻家堰当时商业何等兴旺。有句名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闻堰 所以之辉旺,它处决于特珠地理位置。水上交通发达。下次再话水上交通
[ 此帖被还是帅哥在2010-08-27 15:5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