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20阅读
  • 4回复

再话;闻堰老底子晨光!话说,《三江活码头》(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还是帅哥
 
发帖
1070
金钱
10720
威望
7247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8-27
再话:闻家堰老底子,即解放前的闻家堰它有一个美名“三江活水码头”之称。它名不虚传。让我们回顾一下,解放前的闻家堰吧!以前闻家堰相当热闹,文化生活相当丰富,戏院二家;绍剧、越剧,日夜演出。茶馆店不列外,说“大书”五花八门样样都有,也是分日、夜场,一到晚上更多,猜字谜、小热昏卖梨膏糖等等。店家及小摊、小贩,大部份都在晚上十二点左右收入回家,打烊。
商店、行家更多;菸行、米行、布行、木行、毛竹行、水果行、鱼行、过塘行,钱庄,当典,各类商店,茶店,酱园店,南货店等等。从上埠到坛头。还有一家“发电厂”白天轧米,晚上发电,它的位置现在粮站,但极少商店用,只有钱庄几家用,大部份都用煤油气灯(相等于150W一200W)街面宽仅4一5米。塘里、塘外二侧都是商店毛草屋(草舍)和木桔构房。后(1947,四月间,下午一家酱园店起火,从中埠一直烧到下埠轮船公司估计六十余间商店,重建直至解放,但解放后1950,10月又一次火灾)从中可以看出闻家堰当时商业何等兴旺。有句名言:“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闻堰 所以之辉旺,它处决于特珠地理位置。水上交通发达。下次再话水上交通
[ 此帖被还是帅哥在2010-08-27 15:58重新编辑 ]
发帖
23946
金钱
205748
威望
107200
贡献值
0
好评度
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8-27
哦,好的,欢喜听的。

那个老茶馆,爷爷在的时候每天去那里报到,一点老酒,一颗纸包糖就是一上午。
我是幸福的,我应该尽快让我的大脑幸福的运动起来,不许偷懒,让幸福的路上多开一些鲜花。。。
离线游子
发帖
4032
金钱
40154
威望
12346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8-27
        不错!楼主多讲点“三江”过去的真人真事。
豁达使得乐观,乐观是身体及心灵健康之根源!
离线还是帅哥
发帖
1070
金钱
10720
威望
7247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8-28
Re:再话;闻堰老底子晨光!话说,《三江活码头》(中)待续
好!再话;《三江活码头》老底子晨光,上次讲到闻堰,商业如此发达兴旺,关健在水上发达,今天我要话就关水上交通,从前,闻家堰交通主要依靠水路,没有公路,如果急事去杭州办事,那你必须半夜起床,步行到长河江边摆渡过钱塘江,才能到三廊庙浙江第一码头。为了行人方便,有名;老板黄金龙等先生资助,从闻家堰油车里方向铺了一条石扳路到瑛珠挢与长河相接地方,又造了一座“凉亭”俗叫“半凉亭|,意思到长河还有一半路。闻堰市场兴旺,一切都依靠水上交通。它从上府;衢州、兰溪、桐庐、富阳等地,将物资运往绍兴,宁波,萧山等地,都必须经过闻堰过塘,还有,下三府;杭、嘉、湖等一带地区物资,同样从闻堰过塘(所谓过塘;将外江和内江货物反塘,具体搬运工,背、挑、抬。老底子叫”甲扳老“从内河搬到外江,从外江搬到内河。称过塘)大庙前内外二道滑坡,以前就是拖货用。坛头也有过塘行,与大庙前一样。解放后因洪水关系,政府改造成现在闸门。(待续)
[ 此帖被还是帅哥在2010-08-28 21:11重新编辑 ]
离线游子
发帖
4032
金钱
40154
威望
12346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8-29
        油车里到瑛珠桥的路到了我辈看到得好象已经是磄渣铺的路了,刚刚能汇过二部钢丝车一点宽。
豁达使得乐观,乐观是身体及心灵健康之根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