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7月1日,萧山网友“花城土地”坐上了第一班从萧山开往杭州的公交车K300,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和一站式的便捷,让他觉得有种“幸福突然来临”的感觉。萧山与杭州主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了,却再次勾起了他关于“大杭州”的遐想。
2001年的3月13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对外宣布,经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批准(当年2月2日批准),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与杭州市原六个区一起构成一个新杭州。
萧山、余杭撤市设区,并入新杭州,同时也拉开了萧山、余杭从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人才培养、居民观念等方方面面向杭州靠拢,争取“同城待遇”的拉力赛。
不知不觉中,7年多时间过去了。萧山、余杭与杭州主城区实现一体化的路走到了哪里?萧山、余杭离实现与杭州主城区“同城待遇”还有多远?
迈向“大杭州”
2001年的3月13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对外宣布,经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批准,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与杭州市原六个区一起构成一个新杭州。
萧山、余杭并入杭州老城区,让一些对信息具有天然敏锐反应的媒体着实兴奋了一阵子,“大杭州”的称谓随之而来。
2001年前,杭州市区面积仅为683平方公里,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倒数第1位,浙江省最富有的两个县级市萧山和余杭的并入使杭州市区面积一下子扩张到3068平方公里。两区并入后的新杭州在人口、土地面积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能力等全面超过南京、苏州、宁波等城市,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二大区域性大都市,仅次于上海。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市区面积由原来的倒数第1上升到第5位;人口由第13位上升到第6位;国内生产总值由第9位上升到第4位。
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杭州市区的发展空间问题,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杭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为实现杭州的大都市之梦、促进大杭州的融合。杭州市委、市政府趁势提出了“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确立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建设目标,将原来杭州市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杭州市“一主三副、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开放式空间结构规划蓝图破壳而出。
作为数据统计,或作为城市间的比对,揽进萧山、余杭后的新杭州,确实已经有些“大杭州”的架势,不管从人口、面积、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能力。
然而,城市是具象的存在。对于生活在新杭州的市民,特别是生活在萧山、余杭的市民来说,他们有没有感受到“大杭州”?换句话说,萧山、余杭是否已经实现与杭州老城区的“同城待遇”?这才是“大杭州”最真实的存在。
“同城待遇”文化探路 萧山借书卡“刷”到杭州
从2006年6月1日开始,萧山图书馆读者手中的图书借阅卡变身为多功能卡,读者凭借这张借阅卡可以在杭州图书馆等杭州地区九大图书馆享受免费图书借阅“同城待遇”。
6月1日上午,萧山图书馆与杭州地区其他八大图书馆在杭州共同发布《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公约》确立了杭州地区图书馆联盟的形式,“无边界图书馆”成为图书馆联盟的远大目标。今后,杭州图书馆、萧山图书馆等九大公共图书馆将利用原有的服务馆和城市数字化网络架构,形成地区图书馆联盟。联盟将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区(县、市)图书馆为分中心,社区和乡镇(村)服务点为基础,建立互通互联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公约的发布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杭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原本各自为政的局面被打破,这可以让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杭州地区的图书资源。”萧山图书馆副馆长翁迪明说。 公约的发布扩大了读者的借阅权,只要持一张图书借阅证就可以在杭州地区图书馆通行无阻。打比方说,萧山读者可以在萧山借书,然后去杭州图书馆还书,也可以在杭州图书馆借书,到萧山图书馆还书。这一模式不仅让读者享受到免费、便捷、无障碍服务,也实现了杭州地区范围的图书资源共享。
公交一体化先后实现 萧山、余杭出行享“同城待遇”
2008年,或许是萧山、余杭实现与杭州主城区“同城待遇”非常重要的一年。
1月1日,从蒋村公交中心站至余杭汽车站的K311路公交车正式开通,结束了蒋村中心站往余杭方向无公交的局面。除此之外,新成立的余杭公交公司还推出了十项措施,以推进杭州余杭公交一体化进程,让余杭乘客享受公交“同城待遇”。
7月1日,离余杭与杭州主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后仅半年时间,萧山与杭州主城区实现公交全面接轨,萧山22个镇上的市民,通过一次换乘即可到达杭州主城区。而公交一体化后,首期新辟、优化的连接主城区与萧山区的13条公交线路,实现与主城区“同城同待遇”的优惠政策。
到目前为止,萧山到杭州主城区的K300、K315、322、K323、K327、K360、K361等7条线路可使用杭州公交各类IC卡。从10月1日起,萧山公交IC卡与主城区公交IC卡将实行全面接轨,萧山区内公交线路与主城区公交线路将统一编码,全面实现同城同待遇的优惠政策。
“(萧山余杭除外)”还要存在多久?
划入杭州城区后,萧山、余杭与主城区“同城同待遇”仅仅有“公交一体化”和“借书卡同城待遇”是远远不够的。
“每当看到有‘……不含萧山余杭’这样的警示牌,感觉心里特别的别扭,就像看到以前那闻名的关于华人的一个警示牌。现在可以说余杭和萧山是杭州的‘二等公民’……” 2007年8月,网友“黑白人生”在新浪博客上发出这样的呼吁。
诸如“(萧山区和余杭区除外)”、“(不含萧山余杭)”这样的区别政策,像一条鸿沟,横亘在萧山、余杭和杭州主城区之间,刺伤萧山、余杭市民对“大杭州”认同感的同时,也分明告诉我们,“同城同待遇”其实还很遥远。
在2001年萧山、余杭“撤市设区”之时,为继续发挥萧山、余杭两区的体制机制优势,杭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萧山、余杭区的现行行政区划、财政体制、管理权限‘三个不变’;撤市设区前两地制定的优惠政策继续有效;计划生育、户籍管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房改政策、出租车营运等政策维持现状”等政策。
对于萧山、余杭的这些权利,杭州市民中比较认同的说法是,萧山、余杭融入杭州有过三年过渡期。
2004年,为进一步加快萧山、余杭融入大都市的步伐,杭州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速萧山、余杭区融入大都市的若干意见》,明确在坚持萧山、余杭区现行的区划、财政体制及享受市地一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着力通过运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协作方式创新,寻求解决当前影响萧山、余杭融入大都市屏障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形成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的格局,进一步加速大都市的融合。
其中涉及的城市市民生活政策与标准问题,杭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直部门和萧山、余杭区要按照“面对现实、承认差异、力求统一、逐步趋同”的思路,在就业安置、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贴政策和公交、公园的特殊人群减免规定等政策待遇方面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对目前尚难以达到市级统一标准的,萧山、余杭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差距,做到逐步靠近、逐步提高,让市民真正享受融入大都市带来的实惠。
《意见》并不逃避问题,里面指出,萧山、余杭“撤市设区”以来,在大融合中,仍存在思想观念、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交通对接、环境保护、困难群众救助、社区建设、市民生活标准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矛盾和问题到底有哪些,市民们自己最清楚。2006年2月17日,网友“花城土地”在某论坛上如是细数萧山与杭州主城区的“非同城待遇”:商品房没有分户的土地证,只有整个楼盘的总证;交纳在杭州市的公积金贷款一人15万,夫妻双方20万。杭州是20万,30万。最近又有提高。浙江省的公积金在萧山基本不能贷款;与杭州之间的电话费按区内电话收取,奇贵。与杭州之间的电话费按区间资费收取,0.45元/分钟,比长途还贵。后老资费下调5分钱。也要0.4元/分钟;数字电视的开通机顶盒必须掏钱购买;用电、用水、用气都是先买后用;用电紧张期间,停4供3,民用电与工业用电一样,不优先保证;与杭州之间的公交车月票不通用;萧山区的银行不代收杭州牌照车辆的养路费,据说杭州也不收萧山的;在萧山区的交通违章罚款只能交在萧山,杭州的也不能交在萧山……
网友“花城土地”提到的“非同城待遇”中,有些已经不存在了,但仍然有一些没有解决。类似网友“花城土地”的反应在各大论坛以及私人博客上,络绎不绝地出现着。
“非同城待遇”还有其他方面,诸如:
杭州市政府公布的《关于做好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应届毕业生在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凭《毕业证书》、《毕业生报到证》、经劳动(人事)部门鉴证的1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户口迁移证》、同意落户证明、由省、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用人单位为当事人缴纳社会保险情况证明等材料,到落户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落户手续。《通知》还专门强调:“上面说的市区,指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区,不包括萧山余杭。”
杭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对市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的通知》,决定在6月份对市区困难家庭成员按每人60元标准发放补贴基础上,再次发放每人60元的一次性价格补贴。而享受补贴的对象同样不含萧山、余杭区的城乡低保及困难家庭。 类似的还有很多。
政协委员交提案“同城待遇不能再拖”
网友的呼声日渐高涨,也引起了杭州市政协委员的关注。在2008年年初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杭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杭州市政协委员黄炳元就在充分考察和研究了网友“非哥”的建议后,提出了《关于萧山余杭两区和杭州五城区实行同城同待遇的建议》。
《建议》指出:现在已到了2008年,萧山余杭撤市设区已有7年了,离杭州市委《关于加速萧山、余杭区融入大都市的若干意见》中强调的余杭区要在“今明两年与老城区接轨、实行一个政策或标准的目标”期限和目标也到了。至今为止,萧山、余杭区的毕业生进杭州落户政策:市区只指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区,不包括萧山余杭;市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享受补贴的对象是截至7月底的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余杭萧山打杭州六城区电信话费也要4毛多一分钟。因此,有必要尽快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实行同城同待遇,使萧山、余杭在各项政策上与杭州市保持一致,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上更应保持一致。
黄炳元结合广大网友的意见,经过考察和综合考虑,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一、享受同样的福利待遇:养老、医疗、各种公积金及其它政府给予的优惠便民政策以及各种杭州市老城区享受到的待遇。
二、居民户籍制度:新老城区应该视为一体,目前,萧山、余杭区的户籍不能和其它五个老区自由的互迁,来杭州工作按规定甚至还要办理暂住证,在杭州市区工作的萧山、余杭人办理杭州汽车牌照。甚至失去了部分招聘和工作权利,如事业单位的人员招聘将萧山、余杭人排除在外。在杭州市区生活和工作的萧山、余杭人不能享受杭州市的经济适用房等。
三、解决在公用事业上的差异,如实行萧山、余杭的汽车进城问题和固话的通讯费用与五城区同待遇,电、水、煤气等,尽快实现同老城区一样的待遇。
在私人博客里,黄炳元附了一张西湖景区实行车辆单双号通行时的路牌照片,上面写着“(含萧山余杭)”字样。这位政协委员最后写道:“据说养父母将领养的儿子当亲生儿子看待,第一步是将养子与亲子一样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我想,既然景区已经不把萧山余杭两区人民当外人了,萧山余杭全面实行同城化待遇的日子,应该也不会远了!”
(完)
浙江在线 2008-07-10 10: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