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这本书被我们从冥冥中随身带来的时候,绝对没有精装和平装之分,区别仅仅在于阅读的方式。一个生命之书的精读者、一个精致生活的追求者,应当具备这样一些条件,或者说,必须对这些词保持坚定的信仰-----闲暇、仪式、感官和智慧。
在这个忙碌而热闹的时代,我们对每一天的企求,仿如以遥控器切换的电视画面,幕幕皆要高潮,分秒不容冷场。然而要做一个闲者,必然要放弃一些东西做代价。比如,放弃一部分金钱,买回等值的闲暇;放弃一场热闹,换来一晌清闲。粗糙是一切热闹的事物的共同特点,独处的时光才经得起精雕细琢。不过,许多人宁可付出一笔额外的开销,也不愿尝试缺席于任何一次的热闹。事实上,他们更多的是在以购买热闹来抵抗独处。清人张潮曰:“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这所闲”。“闲世人所忙”,当然是说应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腾出空闲。“忙世人这所闲”,就是指在被忙人视为应该忽视或有理由省略的那些地方,刻意地做一些手脚,多行一点仪式。如果你不喜欢这看来实属多此一举的行为,生活是无论如何也精致不起来的,即使心里有再多的想法,日子仍将是一片荒芜。感官在精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后天的际遇,可能因机会、环境及个性的差异而大不相同,只有感官是上天公平赐予每个人的一套工具,它与生俱来,无论种族性别,也不分贫富高低。一个生活粗糙的人,通常都患有程度不一的感官功能退化,细节被忽视,仪式也被省略。“无知”这个词并不表示完全不懂,只是用于描述一种长期地、自觉地滞留在粗糙状态的认识。无知导致了生活的全面粗鄙化。精致生活所要求的智慧,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常识,一些信息。